“阿咸瀟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阿咸瀟散”全詩
翠灣紅渚,宛似武陵迷。
更晚青山更好,孤云帶、遠雨絲垂。
清歌里,金尊未掩,誰使動分攜。
竹林、高晉阮,阿咸瀟散,猶愧風期。
便棄官終隱,釣叟苔磯。
縱是冥鴻云外,應念我、垂翼低飛。
新詞好,他年認取,天際片帆歸。
分類: 滿庭芳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滿庭芳(赴信日舟中別次膺十二釵)》晁補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滿庭芳(赴信日舟中別次膺十二釵)》是宋代晁補之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鷗鳥從荷花中飛起,魚兒驚動荷葉底,船影像畫船從天上來。翠綠的灣口、紅色的岸渚,宛如迷失在武陵山中。山色在傍晚更加清麗,孤立的云帶、遙遠的雨絲垂落。在悠揚的歌聲中,金酒杯未曾離開,是誰讓我們分離?竹林、高晉、阮籍,阿咸、瀟湘散去,我仍然慚愧于風期(即離別時刻)。我決定離開官職,終日隱居于釣魚的老人和青苔覆蓋的島石。即使我在遙遠的天外,如冥鴻般,應當想起我,低低地振翅飛翔。這首新的詩詞很好,等到他年你們認得,就像天際上的帆影歸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晁補之離別時的情景和對自己未來的思考。詩中以自然景物和詩人的內心感受相結合,表達了離別的痛苦、對過去的追憶以及面對未來的選擇和期望。
賞析:
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對鷗鳥、荷葉、畫船、灣口、岸渚等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營造出一幅美麗而富有詩意的畫面。同時,通過描繪傍晚的青山、孤云和遠雨,表達了離別時的愁緒和無盡的思念之情。
詩中還涉及了一些歷史人物和文人雅士的名字,如高晉、阮籍等,這些名字的引用增加了詩詞的文化內涵,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古人才情的贊賞和自己的慚愧之情。
最后幾句表達了詩人的決心和期望,他決定放棄官職,隱居于釣魚老人和青苔覆蓋的島石之間,同時希望自己的詩詞作品能夠被后人所認可和銘記。
整首詩詞以流暢的語言、細膩的描寫和豐富的意象,展現了離別的悲傷、對過去的眷戀和對未來的期望,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邃思考,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
“阿咸瀟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n tíng fāng fù xìn rì zhōu zhōng bié cì yīng shí èr chāi
滿庭芳(赴信日舟中別次膺十二釵)
ōu qǐ píng zhōng, yú jīng hé dǐ, huà chuán tiān shàng lái shí.
鷗起蘋中,魚驚荷底,畫船天上來時。
cuì wān hóng zhǔ, wǎn sì wǔ líng mí.
翠灣紅渚,宛似武陵迷。
gèng wǎn qīng shān gèng hǎo, gū yún dài yuǎn yǔ sī chuí.
更晚青山更好,孤云帶、遠雨絲垂。
qīng gē lǐ, jīn zūn wèi yǎn, shuí shǐ dòng fēn xié.
清歌里,金尊未掩,誰使動分攜。
zhú lín gāo jìn ruǎn, ā xián xiāo sàn, yóu kuì fēng qī.
竹林、高晉阮,阿咸瀟散,猶愧風期。
biàn qì guān zhōng yǐn, diào sǒu tái jī.
便棄官終隱,釣叟苔磯。
zòng shì míng hóng yún wài, yīng niàn wǒ chuí yì dī fēi.
縱是冥鴻云外,應念我、垂翼低飛。
xīn cí hǎo, tā nián rèn qǔ, tiān jì piàn fān guī.
新詞好,他年認取,天際片帆歸。
“阿咸瀟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