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疏淡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疏疏淡淡”全詩
謝時似雪。
花中奇絕。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
占溪風,留溪月。
堪羞損、山桃如血。
直饒更、疏疏淡淡,終有一般情別。
作者簡介(晁補之)

晁補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為“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 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并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鹽角兒·亳社觀梅翻譯及注釋
翻譯
花開的時候象雪,凋謝的時候仍然像雪,在百花之中的確是絕無僅有。散發出來的清香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從骨子里飄蕩出來的,清香透徹。
占盡了從小溪吹來的輕風,留住了小溪中的明月,使那紅得似血的山桃花也羞慚得減損了自己的容顏。即使仍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終究另有一種非其他媚俗之花可與之相比的情致。
注釋
鹽角兒:詞牌名。王灼《碧雞漫志》:“鹽角兒,《嘉桔雜志》云:‘梅圣俞說,始教坊家人市鹽,于紙角中得一曲譜,翻之,遂以名。’令雙調《鹽角兒》令是也。歐陽永叔嘗制詞。’
亳(bó)社:指亳州(今安徽亳縣)祭祀土地神的社廟。另義,亳社,即殷社。古時建國必先立社,殷建都亳,故稱亳社,故址在今河南商丘。
開時似雪:盧照鄰《梅花落》:“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謝時似雪:杜審言《大酶》:“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
花中奇絕:花中奇物而絕無僅有。
骨中香徹:梅花的香氣是從骨子里透出來的。徹,透。宋魏了翁《次韻蘇和甫雨后觀梅》:“疏影照人騷夢冷,清香徹骨醉痕鎖。”
堪羞損、山桃如血:可以使那紅得似血的山桃花羞慚而減損自己的容顏。堪,可以,能夠。損,煞。很的意思。
直饒更、疏疏淡淡:即使枝葉花朵再疏淡。從然,即使。
終有一般情別:終究另有一種情致(非其他媚俗之花可比)。
鹽角兒·亳社觀梅賞析
作者通過對梅花的色、香、形的描寫,贊美梅花的骨中香徹與別有情致。
上闕寫梅花如雪的顏色與透骨的清香。“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三句集中筆墨,用重復疊句而略更數字的方法極寫梅花顏色的奇絕。突出了梅花顏色的與眾不同。“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三句與前三句運用了相同的表現手法,寫出了梅花與眾不同的另一個方面——香,告訴人們,梅花的清香不是從花蕊散發出來的,也不是從花萼散發出來的,而是從骨子里透出來的,突出描寫了梅花的香徹透骨的特點。與“開時似雪,謝時似雪,花中奇絕”聯系起來看,上下兩聯似對非對,遣詞靈動,看似無意,實則工于運筆。
下闕寫以山桃作比襯,刻畫梅花神韻和品格。“占溪風,留溪月,堪羞損、山桃如血”,運用對比的手法,以山桃花襯托梅花非凡的神韻。梅花非但獨占了小溪的輕風和明月,還將那鮮艷無比的紅紅的山桃花羞怯慚愧得減損了幾分顏色,可見梅花的氣質和神韻的超凡脫俗。“直饒更、疏疏淡淡,終有一般情別”,寫梅花的另一大特點,縱然枝葉花影稀疏,清香淡淡,最終還是別有一番媚俗之花所不能與之媲美的超凡情致,枝疏有疏落橫斜籬落之韻,香淡有清香淡雅之美,這便是梅花高潔的品格。
在這首詠梅詞中,詞人寫的是梅花的非凡的神韻和高潔的品格,實際也是自己所向往的人格的寫照,詞人在梅花的高潔的品格中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鹽角兒·亳社觀梅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宋哲宗紹圣二年,作者從齊州知州貶為毫州通判之際,是一首詠物之作。“疏疏淡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 jiǎo ér bó shè guān méi
鹽角兒·亳社觀梅
kāi shí sì xuě.
開時似雪。
xiè shí sì xuě.
謝時似雪。
huā zhōng qí jué.
花中奇絕。
xiāng fēi zài ruǐ, xiāng fēi zài è, gǔ zhōng xiāng chè.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徹。
zhàn xī fēng, liú xī yuè.
占溪風,留溪月。
kān xiū sǔn shān táo rú xuè.
堪羞損、山桃如血。
zhí ráo gèng shū shū dàn dàn, zhōng yǒu yì bān qíng bié.
直饒更、疏疏淡淡,終有一般情別。
“疏疏淡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八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