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蹊柳曲閑蹤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桃蹊柳曲閑蹤跡”全詩
俱曾是、大堤客。
解春衣、貰酒城南陌。
頻醉臥、胡姬側。
鬢點吳霜嗟早白。
更誰念、玉溪消息。
他日水云身,相望處、無南北。
分類:
作者簡介(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迎春樂(雙調·第二)》周邦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迎春樂(雙調·第二)》是宋代文學家周邦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桃蹊柳曲閑蹤跡。
桃花盛開的小徑上,柳樹婆娑,清幽而寧靜。
俱曾是、大堤客。
大家都曾經是大堤上的游客。
解春衣、貰酒城南陌。
解下春衣,借酒行走在城南的小路上。
頻醉臥、胡姬側。
經常醉倒在胡姬身旁。
鬢點吳霜嗟早白。
鬢發上有點點吳地的霜,唏噓自己過早地變白。
更誰念、玉溪消息。
不知還有誰會想起來玉溪的消息。
他日水云身,相望處、無南北。
在未來的某一天,水和云融為一體,相望的地方沒有南北之分。
這首詩詞以春天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歲月變遷的感慨和思考。
詩詞以桃花盛開的小徑和婆娑的柳樹作為開篇,營造了寧靜和閑適的氛圍。接著,作者提到大家都曾是大堤上的游客,暗示了人們對往事的回憶和懷念之情。
下文中,作者描述了自己解下春衣,借酒行走在城南的小路上的情景,表現出一種豪放不羈的態度。然而,頻繁的醉臥和胡姬的陪伴,似乎也透露著一種對逍遙生活的疲倦和迷茫。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描寫了自己鬢發上的白霜和對時間流逝的感慨。他感嘆自己的年齡過早地老去,也許這種感嘆也可理解為對人生短暫的思考。
最后兩句"更誰念、玉溪消息。他日水云身,相望處、無南北。"展示了對他人關懷的渴望和對來世的思索。作者希望有人能記得自己,而在未來的某一天,水和云相融,沒有南北之分,暗示了對超越世俗界限的向往。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和人物情感的交織,表達了對時光流轉、歲月變遷的感慨,以及對超越世俗界限的向往和思索。
“桃蹊柳曲閑蹤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íng chūn lè shuāng diào dì èr
迎春樂(雙調·第二)
táo qī liǔ qǔ xián zōng jī.
桃蹊柳曲閑蹤跡。
jù céng shì dà dī kè.
俱曾是、大堤客。
jiě chūn yī shì jiǔ chéng nán mò.
解春衣、貰酒城南陌。
pín zuì wò hú jī cè.
頻醉臥、胡姬側。
bìn diǎn wú shuāng jiē zǎo bái.
鬢點吳霜嗟早白。
gèng shuí niàn yù xī xiāo xī.
更誰念、玉溪消息。
tā rì shuǐ yún shēn, xiāng wàng chù wú nán běi.
他日水云身,相望處、無南北。
“桃蹊柳曲閑蹤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