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絲趁日染干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蜀絲趁日染干紅”全詩
微暖面脂融。
博山細篆靄房櫳。
靜看打窗蟲。
愁多膽怯疑虛幕,聲不斷、暮景疏鐘。
團團四壁小屏風。
啼盡夢魂中。
分類: 月中行
作者簡介(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月中行(怨恨)》周邦彥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月中行(怨恨)》是宋代周邦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蜀絲趁日染干紅。
微暖面脂融。
博山細篆靄房櫳。
靜看打窗蟲。
愁多膽怯疑虛幕,
聲不斷、暮景疏鐘。
團團四壁小屏風。
啼盡夢魂中。
中文譯文:
蜀絲趁著陽光染上了干紅。
微暖的面脂融化。
細密的篆刻覆蓋在房梁上。
靜靜看著打窗的蟲子。
憂愁多,膽怯,疑慮像幕布一樣。
聲音不斷,黃昏時分鐘聲稀疏。
四面圍繞著小屏風。
哭聲消盡在夢魂之中。
詩意和賞析:
《月中行(怨恨)》描繪了一種憂愁和怨恨的情緒。詩中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困惑。
詩的開頭描述了陽光照射下的蜀絲染上了干紅的美景,以微暖面脂融的形象暗示了詩人內心的煩躁和不安。
接著,詩人描述了房梁上細密的篆刻,象征著繁瑣而沉重的思緒和憂慮。詩人靜靜地觀察著打窗的蟲子,這或許是對自身境遇的一種投射,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
下半首詩描述了詩人內心的紛亂和痛苦。詩人感到憂愁重重,膽怯不安,疑慮如幕布一般籠罩心頭。暮色漸深,鐘聲稀疏,這種景象進一步強化了詩人的孤寂和痛苦。
最后,詩人以四壁小屏風作為象征,表達了自我封閉和無法逃離的困境。悲傷的哭聲最終消散在夢魂中,顯露了詩人內心的絕望和無奈。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隱喻手法,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憤怨和無奈情緒,抒發了對困境的痛苦和無法擺脫的苦惱。它通過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傳達了一種深沉而凄美的詩意,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蜀絲趁日染干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è zhōng xíng yuàn hèn
月中行(怨恨)
shǔ sī chèn rì rǎn gàn hóng.
蜀絲趁日染干紅。
wēi nuǎn miàn zhī róng.
微暖面脂融。
bó shān xì zhuàn ǎi fáng lóng.
博山細篆靄房櫳。
jìng kàn dǎ chuāng chóng.
靜看打窗蟲。
chóu duō dǎn qiè yí xū mù, shēng bù duàn mù jǐng shū zhōng.
愁多膽怯疑虛幕,聲不斷、暮景疏鐘。
tuán tuán sì bì xiǎo píng fēng.
團團四壁小屏風。
tí jǐn mèng hún zhōng.
啼盡夢魂中。
“蜀絲趁日染干紅”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