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臨寶扇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臨寶扇開”全詩
可憐桃李樹,更繞鳳凰臺。
燭送香車入,花臨寶扇開。
莫令銀箭曉,為盡合歡杯。
作者簡介(沈佺期)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內黃人。善屬文,尤長七言之作。擢進士第。長安中,累遷通事舍人,預修《三教珠英》,轉考功郎給事中。坐交張易之,流驩州。稍遷臺州錄事參軍。神龍中,召見,拜起居郎,修文館直學士,歷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開元初卒。建安后,訖江左,詩律屢變,至沈約、庾信,以音韻相婉附,屬對精密,及佺期與宋之問,尤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為沈宋。語曰:蘇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編詩三卷。
《壽陽王花燭(一作宋之問詩)》沈佺期 翻譯、賞析和詩意
壽陽王花燭(一作宋之問詩)
仙媛乘龍夕,天孫捧雁來。
可憐桃李樹,更繞鳳凰臺。
燭送香車入,花臨寶扇開。
莫令銀箭曉,為盡合歡杯。
中文譯文:
壽陽王的花燭(又名宋之問詩)
仙媛們乘坐龍馬到了夜晚,天孫們捧著雁羽前來。
可憐的桃花和李花,繞著鳳凰臺飄舞。
燭光引領著香車進入,花朵飄落在寶扇上。
請不要讓銀箭的曙光照射,讓我們盡情享受此時的歡樂。
詩意:
這首詩以壽陽王的花燭為主題,描繪了仙境中的宴會場景。詩中使用了仙媛、天孫、龍馬等形象,展現了一個神秘而奇妙的場景。通過描繪花朵的飄舞和燭光的照耀,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歡樂的追求。最后一句“莫令銀箭曉,為盡合歡杯”,意味著詩人希望能夠盡情享受宴會的歡樂,不要讓黎明的曙光打破這份美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美麗的仙境場景,通過使用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詩歌充滿了浪漫和夢幻色彩。詩人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描繪美麗的花朵和燦爛的燭光與清晨的曙光形成強烈的對比,突出了宴會帶來的喜悅和美好。整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夢幻般的感覺,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于美好時光的渴望和追求。
“花臨寶扇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òu yáng wáng huā zhú yī zuò sòng zhī wèn shī
壽陽王花燭(一作宋之問詩)
xiān yuàn chéng lóng xī, tiān sūn pěng yàn lái.
仙媛乘龍夕,天孫捧雁來。
kě lián táo lǐ shù, gèng rào fèng huáng tái.
可憐桃李樹,更繞鳳凰臺。
zhú sòng xiāng chē rù, huā lín bǎo shàn kāi.
燭送香車入,花臨寶扇開。
mò lìng yín jiàn xiǎo, wèi jǐn hé huān bēi.
莫令銀箭曉,為盡合歡杯。
“花臨寶扇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