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綰云鬟又卻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綰云鬟又卻休”全詩
短燭熒熒悄未收。
自在開簾風不定,颼颼。
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頭。
欲綰云鬟又卻休。
不會沈吟思底事,凝眸。
兩點春山滿鏡愁。
作者簡介(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南鄉子(商調)》周邦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鄉子(商調)》是宋代文學家周邦彥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晨色動妝樓。
短燭熒熒悄未收。
自在開簾風不定,颼颼。
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頭。
欲綰云鬟又卻休。
不會沈吟思底事,凝眸。
兩點春山滿鏡愁。
中文譯文:
早晨的光影穿過妝樓。
短短的蠟燭閃爍,悄悄地還未熄滅。
自由地拉開窗簾,風不停地吹拂著,呼呼作響。
池塘的水面冰涼,順著水流悄然流動。
清晨起來,害怕梳理頭發。
渴望將發髻編成云朵般的發髻,卻又不愿意這樣做。
不懂得憂思沉思的事情,只是凝視著遠方。
鏡中映照出兩點山巒,彌漫著憂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清晨的場景,以及主人公的內心感受。詩中使用了細膩的描寫,通過對細節的刻畫,表達了主人公的情緒和思緒。
詩的開篇寫道"晨色動妝樓",描繪了早晨時分光影在妝樓中流動的景象。短短的蠟燭仍在微弱地閃爍,暗示了時間的匆忙和短暫。接著,詩人描述了自由地拉開窗簾,風不停地吹拂的場景,窗外的景色和風聲為整個場景增添了生動感。
在第二節中,詩人描寫了主人公早晨起床后的情景。主人公害怕梳理頭發,表現出一種畏懼或者猶豫的心情。他渴望將頭發編成云朵般的發髻,但又猶豫不決,暗示了他內心深處的糾結和矛盾。
接下來的幾句中,詩人寫到主人公不會沉思或者思考一些深刻的問題,只是凝視著遠方。這可能表達了主人公的茫然或者迷惘,他不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或者面對的問題。
最后兩句"兩點春山滿鏡愁"描繪了主人公面對鏡中映照出的春山景色時的憂愁情緒。這里的春山可以被理解為主人公內心的情感,而鏡子則是主人公對自身的反思和審視。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表達了主人公內心的迷茫、矛盾和憂愁,展現了宋代文人的獨特情感和審美追求。
“欲綰云鬟又卻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xiāng zǐ shāng diào
南鄉子(商調)
chén sè dòng zhuāng lóu.
晨色動妝樓。
duǎn zhú yíng yíng qiāo wèi shōu.
短燭熒熒悄未收。
zì zài kāi lián fēng bù dìng, sōu sōu.
自在開簾風不定,颼颼。
chí miàn bīng sī chèn shuǐ liú.
池面冰澌趁水流。
zǎo qǐ qiè shū tóu.
早起怯梳頭。
yù wǎn yún huán yòu què xiū.
欲綰云鬟又卻休。
bú huì shěn yín sī dǐ shì, níng móu.
不會沈吟思底事,凝眸。
liǎng diǎn chūn shān mǎn jìng chóu.
兩點春山滿鏡愁。
“欲綰云鬟又卻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