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凄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處不凄凄”全詩
芳草懷煙迷水曲,密云銜雨暗城西。
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
墻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
無處不凄凄
分類: 望江南
作者簡介(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望江南(大石)》周邦彥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望江南(大石)》是宋代詩人周邦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望江南(大石)
游妓散,獨自繞回堤。
芳草懷煙迷水曲,密云銜雨暗城西。
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
墻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
無處不凄凄。
中文譯文:
游妓散去,我獨自繞著回堤。
芳草懷抱著煙霧,使水的曲線迷茫,密云帶著雨暗暗籠罩城西。
大街上還未有泥土的痕跡。
在桃李樹下,春天的晚霞還未形成小路。
在墻外,看到花兒尋找道路轉彎,柳樹的陰影中有馬匹經過,黃鶯在啼叫。
無處不充滿凄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江南的景色為主題,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感受。詩人周邦彥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出江南春天的景色,同時也流露出自己的孤獨和憂傷。
詩的開篇,詩人看到游妓散去,自己獨自繞著回堤。游妓散去可以理解為繁華熱鬧的景象已經消散,而詩人自己卻孤獨地留在這里。接著,詩人描述了芳草迷茫的景象,水的曲線被煙霧彌漫,密云中帶著雨,城市的西邊被暗暗籠罩。這樣的描寫給人一種朦朧、迷離的感覺,煙霧和雨水的融合使得整個景象變得模糊不清,似乎與詩人的心境相呼應。
在第四句中,詩人表達了對城市尚未繁華的期待,形容大街上還沒有車馬塵土的痕跡,桃李樹下的春天晚霞還沒有形成小路。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對未來的期望,希望未來會有繁榮和美好的景象。
接下來的幾句,詩人描繪了墻外的景色。他看到花兒在尋找道路時轉彎,柳樹的陰影下有馬匹經過,黃鶯在啼叫。這里的描寫展示了自然界的活力和生機,與詩人內心的凄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中的“無處不凄凄”一句,更是強調了詩人內心的憂傷情緒。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江南春天景色的觀察和感受,同時也流露出他內心的孤獨和憂傷。這種對自然景色和情感的交織,使得這首詩詞充滿了詩感和意境的美感。它展示了江南地區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氛圍,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內心的情感體驗。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細膩的景象,給人以美感和共鳴。
“無處不凄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ng jiāng nán dà shí
望江南(大石)
yóu jì sàn, dú zì rào huí dī.
游妓散,獨自繞回堤。
fāng cǎo huái yān mí shuǐ qū, mì yún xián yǔ àn chéng xī.
芳草懷煙迷水曲,密云銜雨暗城西。
jiǔ mò wèi zhān ní.
九陌未沾泥。
táo lǐ xià, chūn wǎn wèi chéng qī.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
qiáng wài jiàn huā xún lù zhuǎn, liǔ yīn xíng mǎ guò yīng tí.
墻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
wú chǔ bù qī qī
無處不凄凄
“無處不凄凄”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