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紺色涵清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紺色涵清淺”全詩
誰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江半。
隱幾岸烏巾,細葛含風軟。
不見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遠。
分類: 卜算子
作者簡介(謝逸)
謝逸(1068-1113,一說1010-1113)字無逸,號溪堂。宋代臨川城南(今屬江西省撫州市)人。北宋文學家,江西詩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與其從弟謝薖并稱“臨川二謝”。與饒節、汪革、謝薖并稱為“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 曾寫過300首詠蝶詩,人稱“謝蝴蝶”。生于宋神宗趙頊熙寧元年,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與汪革、謝薖同學于呂希哲,刻苦磨礪,詩文俱佳。兩次應科舉,均不第。然操履峻潔,不附權貴,和謝薖“修身礪行,在崇寧大觀間不為世俗毫發污染”(《謝幼盤文集》卷首),一生過著“家貧惟飯豆,肉貴但羨藜”的安貧樂道的清苦生活,以作詩文自娛。在鄉家居,每月召集鄉中賢士聚會一次,共議古人厚德之事,并抄錄成冊,名為“寬厚會”。其《寄隱士詩》表達了自己的志向:“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幾千卷,手校韋編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青眼,高臥一庵今白頭。襄陽耆舊節獨苦,只有龐公不入州”。這首詩為歷代詩論家所贊賞,《竹莊詩話》、《詩林廣記》均稱其為佳作。宋徽宗趙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終老于故土,年四十五。
《卜算子》謝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卜算子》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謝逸。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煙雨冪橫塘,紺色涵清淺。
在雨霧彌漫的湖塘上,迷蒙的景象中,湖水呈現出深藍色,映照著清澈的淺底。
誰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江半。
有人用快速的剪刀,剪下了并州和吳江之間的一半。
隱幾岸烏巾,細葛含風軟。
在湖邊的隱幾上,黑色的頭巾上纏繞著柔軟的葛布,隨風飄動。
不見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遠。
不再見到避開塵世的柴桑老人,他的心與孤獨的云一同遙遠飄散。
詩詞的意境充滿了江南水鄉的溫柔和寧靜。煙雨籠罩的湖塘中,紺色的湖水映照出清澈的淺底,給人以朦朧的美感。快剪刀剪取并州和吳江之間的一半,抓住了瞬間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思念和對生活的感慨。詩中的隱幾岸、烏巾和葛布等描寫細膩、貼近自然,展現了江南水鄉的風情和人們的生活場景。柴桑避俗翁的形象悄然消失,他的離去使詩中的景象更加寂寥,與心中的孤云一同遠去,給人一種離愁別緒的情感。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出江南水鄉的景色和作者內心的情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人物形象的安排,展現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離別的感慨,給人以思索和遐想的空間。同時,詩中運用了典型的宋詞手法,如以景入情、借景抒懷,使詩意更加深遠。
“紺色涵清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suàn zǐ
卜算子
yān yǔ mì héng táng, gàn sè hán qīng qiǎn.
煙雨冪橫塘,紺色涵清淺。
shuí bǎ bīng zhōu kuài jiǎn dāo, jiǎn qǔ wú jiāng bàn.
誰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江半。
yǐn jǐ àn wū jīn, xì gé hán fēng ruǎn.
隱幾岸烏巾,細葛含風軟。
bú jiàn chái sāng bì sú wēng, xīn gòng gū yún yuǎn.
不見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遠。
“紺色涵清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