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床歸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客床歸夢”全詩
鴻雁響寒郊。
溪上晚來楊柳,月露洗煙梢。
霜后渚,水分槽。
尚平橋。
客床歸夢,何必江南,門接云濤。
分類: 訴衷情
作者簡介(蘇庠)
蘇庠(1065~1147)南宋初詞人。字養直,初因病目,自號眚翁。本泉州人,隨父蘇堅徙居丹陽(今屬江蘇)。因卜居丹陽后湖,又自號后湖病民。蘇堅有詩名,曾與蘇軾唱和,得蘇軾賞識,并因蘇軾稱譽其詩而聲名大振。徽宗大觀、政和之際,蘇庠曾依蘇固與徐俯、洪芻、洪炎、潘淳、呂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結詩社于江西。在澧陽(今湖南澧縣)筑別墅以供游憩。其后居京口。高宗紹興年間,蘇庠與徐俯同被征召,獨不赴,隱逸以終。
《訴衷情》蘇庠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訴衷情》是蘇庠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倦投林樾當誅茅。
鴻雁響寒郊。
溪上晚來楊柳,
月露洗煙梢。
霜后渚,水分槽。
尚平橋。
客床歸夢,何必江南,
門接云濤。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位游子遠離家鄉、在異鄉漂泊的思鄉之情。詩人感到疲倦,投宿在茂密的樹林旁,希望尋找一處安靜的地方。在寒冷的郊外,鴻雁的呼喚聲回響在空曠的原野上。在溪水上游,傍晚時分楊柳依依,月亮的光輝洗凈了柳樹尖端的露珠和輕煙。霜后的小島上,水分開成幾條槽道,形成一道道美麗的景色。平橋依然橫跨在水面上。在客床上入夢,何必非要去江南,因為這里的門戶可以迎接著云濤的來臨。
賞析:
《訴衷情》以簡練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在異鄉的孤寂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中使用了豐富的自然景物描寫,以表達詩人的內心感受。茂密的樹林、寒冷的郊外、晚上的溪水、月亮的光輝,這些景物都為詩中的情感營造了適合的背景。通過描繪這些自然景物,詩人抒發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遠方的渴望。
詩句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如"鴻雁響寒郊",寒冷的郊外與溫暖的家鄉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詩人的離鄉之苦。詩人以自然景物的變化來反映自己的內心感受,如"月露洗煙梢",通過月光洗滌柳樹上的露水和輕煙,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清凈和對家鄉的眷戀。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筆觸勾勒出詩人的思鄉之情,情感真摯而深沉。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比,詩人將自己的心情與大自然相融合,表達了對家鄉的眷戀和對歸鄉的渴望,同時也表達了對流浪生活的疲憊和對平靜生活的向往。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抒發,展現了蘇庠細膩的感受力和對家鄉情感的深刻體驗。
“客床歸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zhōng qíng
訴衷情
juàn tóu lín yuè dāng zhū máo.
倦投林樾當誅茅。
hóng yàn xiǎng hán jiāo.
鴻雁響寒郊。
xī shàng wǎn lái yáng liǔ, yuè lù xǐ yān shāo.
溪上晚來楊柳,月露洗煙梢。
shuāng hòu zhǔ, shuǐ fèn cáo.
霜后渚,水分槽。
shàng píng qiáo.
尚平橋。
kè chuáng guī mèng, hé bì jiāng nán, mén jiē yún tāo.
客床歸夢,何必江南,門接云濤。
“客床歸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