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付一檐寒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分付一檐寒雨”全詩
帳底沈香火暖。
殘燭暗,小屏彎。
云峰遮夢還。
那些愁,推不去。
分付一檐寒雨。
檐外竹,試秋聲。
空庭鶴喚人。
作者簡介(毛滂)
毛滂,字澤民,衢州江山人,約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東堂集》十卷和《東堂詞》一卷傳世。
《更漏子(初秋雨后聞鶴唳)》毛滂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更漏子(初秋雨后聞鶴唳)》
朝代:宋代
作者:毛滂
綠窗寒,清漏短。
帳底沈香火暖。
殘燭暗,小屏彎。
云峰遮夢還。
那些愁,推不去。
分付一檐寒雨。
檐外竹,試秋聲。
空庭鶴喚人。
中文譯文:
綠色窗戶寒冷,清脆的滴漏聲短促。
帳幔下香火溫暖。
殘燭昏暗,小屏風彎曲。
云峰遮擋著夢境歸還。
那些憂愁,推不去。
命令寒雨滴在屋檐上。
屋檐外的竹子,發出秋天的聲音。
空曠的庭院里鶴鳴喚醒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初秋雨后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
詩中的綠窗寒、清漏短,暗示著秋天的涼意和時間的流逝。帳底沈香火暖,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帶來一絲安慰。殘燭暗、小屏彎,映襯出深夜的寂靜和幽暗的氛圍。云峰遮夢還,表達了詩人對夢境的向往和對現實的遮掩。
詩中提到的愁,指的是內心的憂愁和煩惱,無法擺脫。詩人將這些憂愁分付給寒雨,希望寒雨能夠帶走他的憂愁。檐外的竹子試秋聲,預示著秋天的到來,也暗示了詩人對季節的敏感和對變化的觸動。
最后兩句描述了空庭中鶴鳴的情景,鶴鳴作為一種自然的聲音,喚醒了詩人的思緒,也象征著詩人對自由和遠方的向往。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描繪初秋雨后的景色和聲音,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悟。同時,詩中運用了短促的語句和意象的對比,給人以靜謐和凄美的感覺,展示了宋代詩人獨特的審美追求和表現手法。
“分付一檐寒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ēng lòu zi chū qiū yǔ hòu wén hè lì
更漏子(初秋雨后聞鶴唳)
lǜ chuāng hán, qīng lòu duǎn.
綠窗寒,清漏短。
zhàng dǐ shěn xiāng huǒ nuǎn.
帳底沈香火暖。
cán zhú àn, xiǎo píng wān.
殘燭暗,小屏彎。
yún fēng zhē mèng hái.
云峰遮夢還。
nèi xiē chóu, tuī bù qù.
那些愁,推不去。
fēn fù yī yán hán yǔ.
分付一檐寒雨。
yán wài zhú, shì qiū shēng.
檐外竹,試秋聲。
kōng tíng hè huàn rén.
空庭鶴喚人。
“分付一檐寒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