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怪情多春又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怪情多春又老”全詩
將軍曾記舊臨邊。
野塘新水漫,煙岸藕如船。
卻怪情多春又老,回腸易逐愁煎。
何如旌旆郁相連。
凱歌歸玉帳,錦帽碧油前。
分類: 臨江仙
作者簡介(葉夢得)

葉夢得(1077~1148) 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人。紹圣四年(1097)登進士第,歷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贈檢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變異過程中,葉夢得是起到先導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作為南渡詞人中年輩較長的一位,葉夢得開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氣"入詞的詞壇新路。葉詞中的氣主要表現在英雄氣、狂氣、逸氣三方面。
《臨江仙(次韻洪思誠席上)》葉夢得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臨江仙(次韻洪思誠席上)》是宋代葉夢得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瀲滟湖光供一笑,未須醉日論千。
將軍曾記舊臨邊。野塘新水漫,煙岸藕如船。
卻怪情多春又老,回腸易逐愁煎。
何如旌旆郁相連。凱歌歸玉帳,錦帽碧油前。
譯文:
湖光波光閃爍,只需一笑即可,無需借酒來論述千般事物。
將軍曾經記得邊塞的往事。野塘中的新水如涌,煙霧籠罩的岸邊有蓮藕般的小船。
卻怪情感豐富,春天又逝去,歲月已老。內心的痛苦易于隨風飄散。
何不如旌旗相連,一同歸還勝利的玉帳,帶著錦帽和碧油回到前線。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邊塞將士的情感和歸途中的豪情壯志。詩中通過描繪湖光、新水、煙霧和蓮藕等景物,以及將軍記憶中的邊塞往事,表達了將士們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戰爭歲月的感慨。詩人以凱歌歸玉帳、錦帽碧油的形象,表達了將士們戰勝困難、迎接勝利的豪情壯志。
賞析:
《臨江仙(次韻洪思誠席上)》以豪放的詞句展示了邊塞將士的特有情感。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寫景手法,如瀲滟湖光、野塘新水、煙岸藕如船等,將自然景物與人物情感相結合,形成一幅壯麗的畫面。詩人通過對將軍的舊邊塞記憶的提及,增加了詩歌的歷史感和個人情感的共鳴。最后兩句凱歌歸玉帳、錦帽碧油前,表達了將士們勝利歸來的豪情壯志和英勇風采。整首詩詞情感熱烈,意境開闊,展現了邊塞將士的英勇和忠誠,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卻怪情多春又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jiāng xiān cì yùn hóng sī chéng xí shàng
臨江仙(次韻洪思誠席上)
liàn yàn hú guāng gōng yī xiào, wèi xū zuì rì lùn qiān.
瀲滟湖光供一笑,未須醉日論千。
jiāng jūn céng jì jiù lín biān.
將軍曾記舊臨邊。
yě táng xīn shuǐ màn, yān àn ǒu rú chuán.
野塘新水漫,煙岸藕如船。
què guài qíng duō chūn yòu lǎo, huí cháng yì zhú chóu jiān.
卻怪情多春又老,回腸易逐愁煎。
hé rú jīng pèi yù xiāng lián.
何如旌旆郁相連。
kǎi gē guī yù zhàng, jǐn mào bì yóu qián.
凱歌歸玉帳,錦帽碧油前。
“卻怪情多春又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