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管行觴圍舞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急管行觴圍舞袖”全詩
曲闌清淺小池臺。
已知春意近,為我著詩催。
急管行觴圍舞袖,故人坐上三臺。
幼安與存之少相從。
此歡此宴固難陪。
不辭同二老,倒載習池回。
分類: 臨江仙
作者簡介(葉夢得)

葉夢得(1077~1148) 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人。紹圣四年(1097)登進士第,歷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贈檢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變異過程中,葉夢得是起到先導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作為南渡詞人中年輩較長的一位,葉夢得開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氣"入詞的詞壇新路。葉詞中的氣主要表現在英雄氣、狂氣、逸氣三方面。
《臨江仙(十一月二十四日同王幼安、洪思誠過曾存之園亭)》葉夢得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臨江仙(十一月二十四日同王幼安、洪思誠過曾存之園亭)》是宋代詩人葉夢得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學士園林人不到,傳聲欲問江梅。
曲闌清淺小池臺。
已知春意近,為我著詩催。
急管行觴圍舞袖,故人坐上三臺。
幼安與存之少相從。
此歡此宴固難陪。
不辭同二老,倒載習池回。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與王幼安、洪思誠一同游覽曾存之園亭的情景。詩人來到學士園林,卻未見到學士們,他想傳聲問候園中的江梅花。曲廊、清淺的小池塔形成了一幅美麗的景色。詩人已經感受到春意的臨近,這促使他寫下這首詩。急促的管樂聲中,人們圍繞著舞動袖子,故人們坐在三層高的臺階上,共同享受著這場歡宴。王幼安和洪思誠從小一起相伴成長,他們的友誼與歡樂無法與其他人相比。詩人表示自己無法陪伴他們的歡宴,但愿意與兩位老友一同離開,回到習池。
賞析:
這首詩詞以清新的意境展示了作者與朋友們的歡聚場景。詩中的學士園林、江梅花、曲廊小池塔等景物,通過詩人的描寫,呈現出一幅美麗而寧靜的畫面。詩人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對友誼的珍視之情。詩人用急促的管樂聲和圍繞舞動袖子的場景,增加了歡宴的喜慶氣氛。最后,詩人表示無法陪伴他們的宴會,但愿意與兩位老友一同回到習池,表達了對友情的真摯和對平淡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詞情感流暢,意境清新,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友情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它不僅展示了作者的情感體驗,也傳遞了人們對友誼和自然美的向往。
“急管行觴圍舞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jiāng xiān shí yī yuè èr shí sì rì tóng wáng yòu ān hóng sī chéng guò céng cún zhī yuán tíng
臨江仙(十一月二十四日同王幼安、洪思誠過曾存之園亭)
xué shì yuán lín rén bú dào, chuán shēng yù wèn jiāng méi.
學士園林人不到,傳聲欲問江梅。
qū lán qīng qiǎn xiǎo chí tái.
曲闌清淺小池臺。
yǐ zhī chūn yì jìn, wèi wǒ zhe shī cuī.
已知春意近,為我著詩催。
jí guǎn xíng shāng wéi wǔ xiù, gù rén zuò shàng sān tái.
急管行觴圍舞袖,故人坐上三臺。
yòu ān yǔ cún zhī shào xiāng cóng.
幼安與存之少相從。
cǐ huān cǐ yàn gù nán péi.
此歡此宴固難陪。
bù cí tóng èr lǎo, dào zài xí chí huí.
不辭同二老,倒載習池回。
“急管行觴圍舞袖”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