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知欹枕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遙知欹枕處”全詩
興闌卻上五湖舟。
鱸莼新有味,碧樹已驚秋。
臺上微涼初過雨,一尊聊記同游。
寄聲時為到滄洲。
遙知欹枕處,萬壑看交流。
分類: 臨江仙
作者簡介(葉夢得)

葉夢得(1077~1148) 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人。紹圣四年(1097)登進士第,歷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贈檢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變異過程中,葉夢得是起到先導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作為南渡詞人中年輩較長的一位,葉夢得開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氣"入詞的詞壇新路。葉詞中的氣主要表現在英雄氣、狂氣、逸氣三方面。
《臨江仙(熙春臺與王取道、賀方回、曾公袞會別)》葉夢得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臨江仙(熙春臺與王取道、賀方回、曾公袞會別)》是宋代詩人葉夢得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笑天涯無定準,飄然到處遲留。
興闌卻上五湖舟,鱸莼新有味,碧樹已驚秋。
臺上微涼初過雨,一尊聊記同游。
寄聲時為到滄洲,遙知欹枕處,萬壑看交流。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游歷天涯,自由自在地流連于各地的情景。詩人自嘲自己沒有固定的歸宿,隨意地到處流浪旅行。他在秋天來臨之際乘船游覽五湖之上,品嘗鱸魚和莼菜的鮮美,感嘆碧樹已經被秋風吹驚。坐在熙春臺上,微涼的氣息剛剛經過雨水的洗滌,他舉起酒杯,留下了與同伴共游的美好回憶。他將心聲寄托在時光中,希望能到達滄洲,遠方的人也能感受到他傾訴的心情,就像看到了千萬條幽深的山谷交織在一起。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由自在的旅行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遠方的向往和對自然景色的感受。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的情感和心境。
詩中的"天涯無定準"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流浪生活的自嘲,他沒有固定的歸宿,隨意地到處漂泊。"飄然到處遲留"則展示了詩人游歷的自由和不拘束。他乘船游覽五湖,品嘗美食,感受大自然的變化,這些描寫使詩詞充滿了生活的趣味和情趣。
詩中所描述的熙春臺,是一個供人休憩欣賞風景的地方。詩人坐在臺上,感受微涼的氣息,與同伴一起品酒共游。這種閑適自在的氛圍與自然景色的描繪相得益彰,使整首詩詞充滿了寧靜與愉悅的情感。
詩詞最后幾句表達了詩人寄托于時光的心愿,希望自己的聲音能夠傳達到遠方,讓遙遠的人們感受到他的心情。"欹枕處"和"萬壑看交流"這兩句意味深長,表達了詩人希望自己的心聲能夠超越時空的限制,與遙遠的大自然和他人的心靈相通。
整首詩詞以自由、流動和自然為主題,通過描繪詩人的旅行和感受,展示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流的向往。這首詩詞在情感和意境上都給讀者帶來了一種寧靜、愉悅和遠離塵囂的感受,讓人感嘆自然之美和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共鳴。
“遙知欹枕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jiāng xiān xī chūn tái yǔ wáng qǔ dào hè fāng huí céng gōng gǔn huì bié
臨江仙(熙春臺與王取道、賀方回、曾公袞會別)
zì xiào tiān yá wú dìng zhǔn, piāo rán dào chù chí liú.
自笑天涯無定準,飄然到處遲留。
xìng lán què shàng wǔ hú zhōu.
興闌卻上五湖舟。
lú chún xīn yǒu wèi, bì shù yǐ jīng qiū.
鱸莼新有味,碧樹已驚秋。
tái shàng wēi liáng chū guò yǔ, yī zūn liáo jì tóng yóu.
臺上微涼初過雨,一尊聊記同游。
jì shēng shí wéi dào cāng zhōu.
寄聲時為到滄洲。
yáo zhī yī zhěn chù, wàn hè kàn jiāo liú.
遙知欹枕處,萬壑看交流。
“遙知欹枕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