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語寄丁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別語寄丁寧”全詩
淺霞都斂盡,四山青。
柳梢風急墮流螢。
隨波處,點點亂寒星。
別語寄丁寧。
如今能間隔,幾長亭。
夜來秋氣入銀屏。
梧桐雨,還恨不同聽。
作者簡介(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學家。字彥章,號浮溪,又號龍溪,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貫婺源,后移居饒州德興(今屬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韓駒學詩,入太學,喜讀《春秋左氏傳》及《西漢書》。崇寧二年(1103)進士,任婺州(今浙江金華)觀察推官、宣州(今屬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屬安徽)通判等職。徽宗親制“居臣慶會閣詩”,下令群臣獻詩,汪藻一人獨領風騷,與胡伸俱有文名,時稱“江左二寶”。素與王黼不和,提點江州太平觀,終黼之世均不得用。欽宗即位,召為屯田員外郎,再遷太常少卿、起居舍人。紹興元年(1131),除龍圖閣直學士,知湖(今屬浙江),后知撫(今屬江西)、徽(今安徽歙縣)、泉(今屬福建)、宣等州。紹興十三年(1143)罷職居永州(今屬湖南),官至顯謨閣大學士、左大中大夫,封新安郡侯,卒贈端明殿學士。為官清廉,“通顯三十年,無屋廬以居。”《全宋詞》錄其詞4首。
《小重山》汪藻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小重山》是宋代汪藻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月下的景色和內心情感。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月光下潮水沖刷著紅蓼的汀岸,淺紅的霞光已經消散,四周的山巒青翠欲滴。柳樹梢上的風急促地吹落著流動的螢火蟲,在波浪中漂浮,點點繁星閃爍。我用別離的話語寄托思念之情給遠方的丁寧。如今我們相隔的距離已經很遠,經過了幾座長亭。秋天的寒氣進入了銀屏,梧桐樹上的雨點,我仍然懷恨著無法與你共同感受。
詩意:
《小重山》描繪了一個月夜的景色,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思念和別離之情。月下的紅蓼汀、青山和風中飄落的螢火蟲都成為詩人情感的象征。詩人以詩意深沉的方式將自己的思念和無奈之情融入自然景色之中,詩詞中流露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和對離別的痛苦。
賞析:
《小重山》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詩句充滿了詩情畫意。月下的景色、紅蓼汀、四山青,都給人以美好的視覺感受,同時也寓意著作者內心的情感世界。風中落下的流螢則增添了一絲憂傷和離別之感。詩人以寥寥數語,將自己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令人感嘆離別之苦。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內心的孤獨、思念和對離別的痛苦。詩詞中的景物描寫具有鮮明的形象感,使讀者仿佛置身于月下的美麗景色之中,與詩人共同感受離別之苦。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給人以深遠的思考和共鳴。
“別語寄丁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ǎo chóng shān
小重山
yuè xià cháo shēng hóng liǎo tīng.
月下潮生紅蓼汀。
qiǎn xiá dōu liǎn jǐn, sì shān qīng.
淺霞都斂盡,四山青。
liǔ shāo fēng jí duò liú yíng.
柳梢風急墮流螢。
suí bō chù, diǎn diǎn luàn hán xīng.
隨波處,點點亂寒星。
bié yǔ jì dīng níng.
別語寄丁寧。
rú jīn néng jiàn gé, jǐ cháng tíng.
如今能間隔,幾長亭。
yè lái qiū qì rù yín píng.
夜來秋氣入銀屏。
wú tóng yǔ, hái hèn bù tóng tīng.
梧桐雨,還恨不同聽。
“別語寄丁寧”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平韻) 下平九青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