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起不勝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睡起不勝情”全詩
睡起不勝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靜,人靜。
風動一庭花影。
作者簡介(曹組)
曹組,北宋詞人。生卒年不詳。字元寵。潁昌(今河南許昌)人。一說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曾官睿思殿應制,因占對才敏,深得宋徽宗寵幸,奉詔作《艮岳百詠》詩。約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詞36首。曹組的詞以"側艷"和"滑稽下俚"著稱,在北宋末曾傳唱一時,淺薄無聊者紛紛仿效。但在南宋初卻受到有識者的批評,甚至鄙棄。一些詞描寫其羈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頗為深遠,無論手法、情韻,都與柳永詞有繼承關系。
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翻譯
姜凱文
門外有幾千頃綠樹的樹陰,幾只黃鸝兩兩交相呼應。我睡不著,驚醒了,走到碧綠的梧桐樹下那口金光閃閃的井旁。我靜悄悄的,靜悄悄的。突然風一吹,滿庭院的花影在風中搖曳。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注釋
①不勝情:此謂禁不住為情思所擾。②金井:指裝飾華美的井臺。
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賞析
這首小詞妙筆生風,其中“風動一庭花影”,有搖曳生姿之妙,最佳。
“睡起”二字是全詞關目。睡起之前,寫詞人所聞所見;睡起之后,寫詞人所感所行。先是詞人睡夢中聽到兩兩相應的黃鸝鳴聲,睜開迷朦的雙眼向門外望去,只見綠陰千頃,分外宜人。
此詞汲取了前人的藝術經驗,“兩兩黃鸝相應”,是寫動態:“門外綠陰千頃”,是寫靜態。一動一靜,相映成趣,便造成了清幽的境界。“以動襯靜”是此詞的主要特色。
“睡起”句中“不勝情”三字,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蓋鳥成雙而人獨處,已“不勝情”;起行又靜不見人,只見“風動一庭花影”,更難以為情。何謂“不勝情”,即感情上受不了。為什么受不了,詞人此時還沒有明言,因而顯得含蓄有味。唐人孟浩然《春曉》詩云:“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是寫傷春情懷。金昌緒《春怨》詩云:“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是寫思婦念遠之情。它們都是通過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的描繪,表現和寄托自己的感情。
這首詞中的主人聞鳥鳴而起,起而獨行踽踽,蓋亦懷有無聊意緒,而意蘊句中韻流弦外,有言鋸余之妙。
詞末三句,從所見所感寫出了詞人的所思來言簡而意深。“人靜,人靜,風動一庭花影”,也是采用以動襯靜的手法,卻是明寫“動”、“靜”二字,與開首又有不同。“庭”字應上句“碧梧金井”。此時此地,更無他人,所謂“人靜”也;復疊“人靜”二字,一再言之,其寂寞難禁之狀如見,所謂“不勝情”者已漸可知。其間見“風動一庭花影”,疑有人來,但細察仍只是“風動花影”而已因此一“動”,更顯其“靜”。此句是本于元稹《鶯鶯傳》崔氏《月明三五夜》詩:“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趙令畤《商調蝶戀花》詠崔、張事,于此處亦云:“花動拂墻紅萼墜,分明疑是情人至。”“風動一庭花影”,蓋非為寫花影而寫花影,除有以動襯靜的作用外,又暗含以動破靜的意圖,心有所待,以不盡而盡之。
“睡起不勝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ú mèng lìng
如夢令
mén wài lǜ yīn qiān qǐng, liǎng liǎng huáng lí xiāng yìng.
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
shuì qǐ bù shèng qíng, xíng dào bì wú jīn jǐng.
睡起不勝情,行到碧梧金井。
rén jìng, rén jìng.
人靜,人靜。
fēng dòng yī tíng huā yǐng.
風動一庭花影。
“睡起不勝情”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