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挹淚分攜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西風挹淚分攜后”全詩
別離心緒若為情。
西風挹淚分攜后,十夜長亭九夢君。
云背水,雁回汀。
只應芳草見離魂。
前回共采芙蓉處,風自凄凄月自明。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鷓鴣天》朱敦儒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是宋代文學家朱敦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畫舫東時洛水清。
別離心緒若為情。
西風挹淚分攜后,
十夜長亭九夢君。
云背水,雁回汀。
只應芳草見離魂。
前回共采芙蓉處,
風自凄凄月自明。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美麗而憂傷的離別場景。詩人乘坐畫舫在洛水東行,水清澈明亮。離別之情使他的心情變得憂郁。西風吹來,他揮灑淚水與親人分別。在漫長的十個夜晚里,他在長亭中度過九次夢境,夢見與離別的人相聚。云背著水飄蕩,雁群歸來停在汀邊。只有美麗的芳草才能見證他內心的離愁。他們曾共同采摘芙蓉的地方,如今只有凄涼的風和明亮的月亮作伴。
賞析:
《鷓鴣天》以優美的辭章描繪了詩人的離別之情,展示了他內心的憂傷和思念。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洛水的清澈、西風的凄涼、云和雁的飄蕩,詩人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長亭和夢境的描寫增強了詩詞的離愁之感,夢境中的相聚又使離別的痛苦更加深刻。最后,以芳草見證離魂的表達方式,使詩詞達到了一種深遠的情感共鳴。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精心的構思,將離別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感慨。
“西風挹淚分攜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鷓鴣天
huà fǎng dōng shí luò shuǐ qīng.
畫舫東時洛水清。
bié lí xīn xù ruò wéi qíng.
別離心緒若為情。
xī fēng yì lèi fēn xié hòu, shí yè cháng tíng jiǔ mèng jūn.
西風挹淚分攜后,十夜長亭九夢君。
yún bèi shuǐ, yàn huí tīng.
云背水,雁回汀。
zhǐ yīng fāng cǎo jiàn lí hún.
只應芳草見離魂。
qián huí gòng cǎi fú róng chù, fēng zì qī qī yuè zì míng.
前回共采芙蓉處,風自凄凄月自明。
“西風挹淚分攜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