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飛到誰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知飛到誰家”全詩
挑月更擔花。
把住都無憎愛,放行總是煙霞。
飄然攜去,旗亭問酒,蕭寺尋茶。
恰似黃鸝無定,不知飛到誰家。
作者簡介(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朝中措》朱敦儒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朝中措》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朱敦儒。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
挑月更擔花。
把住都無憎愛,放行總是煙霞。
飄然攜去,旗亭問酒,蕭寺尋茶。
恰似黃鸝無定,不知飛到誰家。
中文譯文:
在朝廷之中,先生的竹杖是他的生命。
挑月更攜帶著花。
把住一切,沒有惡意也沒有喜愛,放任自流,總是煙霞之間。
飄然而去,到旗亭詢問酒,到蕭寺尋找茶。
就像黃鸝無所羈絆,不知道飛往哪個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態度。作者將自己比作一位游走于朝廷之中的先生,手持筇杖,行走于紛繁喧囂的世界中。他不被世俗的恩怨情愛所困擾,不論是得到還是失去,都能心如止水,淡然處之。
詩中的“挑月更擔花”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欣賞和追求,他在月下挑選美麗的花朵,帶著花與月共舞。這種行為象征著作者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贊美。
“把住都無憎愛,放行總是煙霞”表明作者對世事的態度。他不刻意追求名利,也不產生憎恨或偏愛之情,隨遇而安,隨心所欲,仿佛置身于煙霞之間,自由自在。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以飄然的姿態,游歷于旗亭和蕭寺,尋找酒和茶,表現出他對自然和人文的追求。與黃鸝無定的形象相對應,作者的行蹤無所定向,自由飛翔,不受拘束,不知道將會飛到哪個家。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超然物外、超越塵俗的心境和追求自由、純粹的生活態度。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行走的場景,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對自由自在的向往。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對自由、寧靜的追求,同時也折射出作者內心淡泊名利,追求人生真諦的精神追求。
“不知飛到誰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o zhōng cuò
朝中措
xiān shēng qióng zhàng shì shēng yá.
先生筇杖是生涯。
tiāo yuè gèng dān huā.
挑月更擔花。
bǎ zhù dōu wú zēng ài, fàng xíng zǒng shì yān xiá.
把住都無憎愛,放行總是煙霞。
piāo rán xié qù, qí tíng wèn jiǔ, xiāo sì xún chá.
飄然攜去,旗亭問酒,蕭寺尋茶。
qià sì huáng lí wú dìng, bù zhī fēi dào shuí jiā.
恰似黃鸝無定,不知飛到誰家。
“不知飛到誰家”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