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共釣竿相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共釣竿相識”全詩
隨意轉船回棹,似飛空無跡。
蘆花開落任浮生,長醉是良策。
昨夜一江風雨,都不曾聽得。
作者簡介(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好事近》朱敦儒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好事近》是宋代文學家朱敦儒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漁父長身來,
只共釣竿相識。
隨意轉船回棹,
似飛空無跡。
蘆花開落任浮生,
長醉是良策。
昨夜一江風雨,
都不曾聽得。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漁父的生活情景。漁父一身高大,只與他的釣竿為伴。他隨意地轉動船槳,宛如飛行在空中,沒有留下任何痕跡。蘆花開放然后凋謝,漁父隨遇而安,長時間的陶醉是他的良策。昨夜的江流上刮著風雨,漁父卻沒有聽到。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漁父的形象,表達了一種自由自在、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漁父只與釣竿為伴,沒有其他繁雜的紛擾。他隨意轉動船槳,自由自在地行動,宛如在空中飛行一般。他不受世俗的約束,任由蘆花開放和凋謝,順其自然地過著浮生。而長時間的陶醉則成為他的良策,讓他遠離塵囂,享受內心的寧靜與滿足。即使昨夜江流上刮著風雨,他卻沒有聽到,似乎與外界的喧囂隔絕開來。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漁父的生活狀態,表達了追求自由、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通過與大自然的交融和對內心的沉淀,漁父獲得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寧靜和滿足。這種生活哲學對于現代社會中繁忙、喧囂的人們來說,也有一定的啟示意義,提醒人們在追求成功與忙碌的同時,保持內心的寧靜與自由。
“只共釣竿相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ǎo shì jìn
好事近
yú fù cháng shēn lái, zhǐ gòng diào gān xiāng shí.
漁父長身來,只共釣竿相識。
suí yì zhuǎn chuán huí zhào, shì fēi kōng wú jī.
隨意轉船回棹,似飛空無跡。
lú huā kāi luò rèn fú shēng, cháng zuì shì liáng cè.
蘆花開落任浮生,長醉是良策。
zuó yè yī jiāng fēng yǔ, dōu bù céng tīng dé.
昨夜一江風雨,都不曾聽得。
“只共釣竿相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