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江亭閑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九日江亭閑望”全詩
不見鳳樓龍闕、又驚秋。
九日江亭閑望,蠻樹繞,瘴云浮。
腸斷紅蕉花晚、水西流。
分類: 沙塞子
作者簡介(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沙塞子》朱敦儒 翻譯、賞析和詩意
《沙塞子》是宋代文人朱敦儒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萬里飄零南越,山引淚,酒添愁。
不見鳳樓龍闕、又驚秋。
九日江亭閑望,蠻樹繞,瘴云浮。
腸斷紅蕉花晚、水西流。
詩意:
這首詩詞以南越地區為背景,描繪了作者在異鄉漂泊的苦悶和思鄉之情。詩中展現了作者對南越地貌的描寫,以及自然景觀所引發的情感。通過描繪山川、酒與淚的交融,以及對鳳樓、龍闕、秋天的思念,詩人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在江亭九日的閑望中,作者感嘆著蠻荒的環境和籠罩的瘴霧,以及紅蕉花在夕陽下的凄美,寄托了對故鄉的無盡思念之情。
賞析:
《沙塞子》以獨特的筆觸表現了朱敦儒深沉的思鄉之情。詩中的景物描寫簡潔而意境深遠,通過山川、酒、淚、鳳樓、龍闕、秋天等意象的運用,創造了一種憂愁的氛圍。作者以萬里飄零的南越為背景,將自己的心境與自然景色相結合,使得詩詞更具感染力。
詩中的"山引淚,酒添愁"表達了作者旅居他鄉的寂寞之情,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不見鳳樓龍闕、又驚秋"一句,顯示了作者對故鄉盛景的懷念,同時也點明了秋天的離別之意。
"九日江亭閑望,蠻樹繞,瘴云浮"表達了作者沉浸在對家鄉的思念中,在江亭眺望時,被蠻荒的環境和籠罩的瘴霧所感染。"腸斷紅蕉花晚、水西流"一句,以夕陽下紅蕉花的凄美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深深思念和離別之痛。
整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表達了朱敦儒對家鄉的思念和對離別的痛苦。詩中的意象和情感相結合,給人以深深的感受。它展示了文人士子在異鄉漂泊時的孤獨和對故鄉的深情厚意,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九日江亭閑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 sāi zi
沙塞子
wàn lǐ piāo líng nán yuè, shān yǐn lèi, jiǔ tiān chóu.
萬里飄零南越,山引淚,酒添愁。
bú jiàn fèng lóu lóng què yòu jīng qiū.
不見鳳樓龍闕、又驚秋。
jiǔ rì jiāng tíng xián wàng, mán shù rào, zhàng yún fú.
九日江亭閑望,蠻樹繞,瘴云浮。
cháng duàn hóng jiāo huā wǎn shuǐ xī liú.
腸斷紅蕉花晚、水西流。
“九日江亭閑望”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