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白猶欹旅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發白猶欹旅枕”全詩
往來苕霅意如何。
應有輕鷗笑我。
細算年來活計,只消一個漁舟。
金魚無分不須求。
只乞鱸魚換酒。
作者簡介(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學家。字少隱,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紹興進士。高宗紹興十五年,為禮、兵部架閣文字。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為右迪功郎敕令所刪定官。歷任樞密院編修官、右司員外郎。紹興二十一年(1151)出知興國軍(治今湖北陽新),后退隱廬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儀、呂好問呂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檜等,曾向秦檜父子獻諛詩。約卒于紹興末年。著有《太倉稊米集》、《竹坡詩話》、《竹坡詞》。有子周疇。
《西江月》周紫芝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江月》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周紫芝。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西江月
發白猶欹旅枕,
溪深未掛煙莎。
往來苕霅意如何。
應有輕鷗笑我。
細算年來活計,
只消一個漁舟。
金魚無分不須求。
只乞鱸魚換酒。
中文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我白發上,我仍躺在旅途中的枕頭上,
溪水深處還未有水草的痕跡。
我來往于苕霅之間,心情如何?
應該有輕盈的海鷗嘲笑我。
細細算來,這些年來的生計,
只需要一艘漁船。
金魚無所謂分量多少,我并不需要它們。
只要換取一條鱸魚來搭配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個人情懷為主題。通過描繪月色、溪水和魚群,詩人展現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
詩的開頭,詩人描述了明亮的月光灑在自己白發上,暗示了詩人年事已高,處于旅途中。溪水深處還未有水草的痕跡,表現了溪水清澈幽深的景象。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態度。他來往于苕霅之間,苕霅是指江邊的草叢和沼澤地,暗示詩人過著簡樸的生活。詩人詢問自己的心情如何,但他更關注的是應該有輕盈的海鷗嘲笑他。這里海鷗的出現是一種寓意,表示詩人注重自由和輕松的生活態度,不追求世俗的功利和名利。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談到了自己的生計和對物質的態度。他細細算來,發現這些年來的生計其實并不需要太多,只需要一艘漁船便可。金魚對詩人來說并不重要,無論多少都無所謂,他并不追求金錢財富。相反,他只希望用鱸魚來換取酒,這也暗示了他希望能夠以簡單的生活和美好的品味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個人情懷,傳達了詩人對自由、簡樸生活的追求和對物質世界的淡漠態度。詩人通過與自然的親近和生活的思考,展現了對真實幸福的追求。
“發白猶欹旅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jiāng yuè
西江月
fā bái yóu yī lǚ zhěn, xī shēn wèi guà yān shā.
發白猶欹旅枕,溪深未掛煙莎。
wǎng lái sháo zhà yì rú hé.
往來苕霅意如何。
yīng yǒu qīng ōu xiào wǒ.
應有輕鷗笑我。
xì suàn nián lái huó jì, zhǐ xiāo yí gè yú zhōu.
細算年來活計,只消一個漁舟。
jīn yú wú fēn bù xū qiú.
金魚無分不須求。
zhǐ qǐ lú yú huàn jiǔ.
只乞鱸魚換酒。
“發白猶欹旅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