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陳跡杳難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夢回陳跡杳難尋”全詩
畫橋新綠一篙深。
沈沈清夜對橫參。
酒暈半消紅玉臉,云鬟輕制小犀簪。
夢回陳跡杳難尋。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蔡伸)
蔡伸(1088—1156)字伸道,號友古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蔡襄孫。政和五年(1115)進士。宣和年間,出知濰州北海縣、通判徐州。趙構以康王開大元帥幕府,伸間道謁軍門,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檜當國,以趙鼎黨被罷,主管臺州崇道觀。紹興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為浙東安撫司參謀官,提舉崇道觀。紹興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傳。伸少有文名,擅書法,得祖襄筆意。工詞,與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屬,屢有酬贈。有《友古居士詞》一卷。 存詞175首。
《浣溪沙》蔡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是宋代蔡伸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窗外疏篁對節金。
畫橋新綠一篙深。
沈沈清夜對橫參。
酒暈半消紅玉臉,
云鬟輕制小犀簪。
夢回陳跡杳難尋。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靜謐的夜晚景象。詩人透過窗戶看到外面稀疏的竹林與明亮的月光相對,畫橋上新鮮的綠色在深深的水中映襯。沉沉的夜晚與橫臥的參木相對。詩人喝酒微醺,半褪去的紅暈如玉一般的臉龐,頭發上輕輕插著小犀牛制作的簪子。回憶中的事物隱隱浮現,但已經難以尋找到。
賞析:
《浣溪沙》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感慨和情感。整首詩以對比的手法,將窗外的景物與詩人內心的情感相對照,營造出一種寂靜而詩意盎然的氛圍。
首先,詩中的自然景物描寫細致而生動。疏篁對節金,畫橋新綠一篙深,形象地刻畫出窗外的竹林和水景,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夜晚的寧靜和自然之美。
其次,詩人通過描寫人物形象表達情感。詩中的詩人喝酒微醺,臉上略顯紅暈,頭發上插著小犀牛制作的簪子,這些細節展現了詩人的閑適和優雅,同時也暗示了他內心的情感。
最后,詩人通過"夢回陳跡杳難尋"的表達,傳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追尋的無奈。詩人回憶過去的事物,卻發現已經難以找到,這種無法追尋的感覺使詩中的情感更加深沉。
整首詩運用了細膩的描寫、對比和意象的手法,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內心情感的交融,表達了詩人對過往時光的思念和追尋的無奈,給人一種靜謐而凄美的感覺。
“夢回陳跡杳難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chuāng wài shū huáng duì jié jīn.
窗外疏篁對節金。
huà qiáo xīn lǜ yī gāo shēn.
畫橋新綠一篙深。
shěn shěn qīng yè duì héng cān.
沈沈清夜對橫參。
jiǔ yūn bàn xiāo hóng yù liǎn, yún huán qīng zhì xiǎo xī zān.
酒暈半消紅玉臉,云鬟輕制小犀簪。
mèng huí chén jī yǎo nán xún.
夢回陳跡杳難尋。
“夢回陳跡杳難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