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船鳴櫓趁潮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征船鳴櫓趁潮歸”全詩
潮生潮落水東西。
征船鳴櫓趁潮歸。
望斷碧云無錦字,謾題紅葉有新詩。
黃昏微雨倚闌時。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蔡伸)
蔡伸(1088—1156)字伸道,號友古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蔡襄孫。政和五年(1115)進士。宣和年間,出知濰州北海縣、通判徐州。趙構以康王開大元帥幕府,伸間道謁軍門,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檜當國,以趙鼎黨被罷,主管臺州崇道觀。紹興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為浙東安撫司參謀官,提舉崇道觀。紹興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傳。伸少有文名,擅書法,得祖襄筆意。工詞,與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屬,屢有酬贈。有《友古居士詞》一卷。 存詞175首。
《浣溪沙(昆山月華閣)》蔡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昆山月華閣)》是宋代蔡伸創作的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沙上寒鷗接翼飛。
潮生潮落水東西。
征船鳴櫓趁潮歸。
望斷碧云無錦字,
謾題紅葉有新詩。
黃昏微雨倚闌時。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景色宜人的夜晚,詩人站在浣溪沙邊,觀察著周圍的景象。他看到寒鷗在沙上接連翼飛,潮水時而漲時而落,東西方向的水流變幻不定。征船上的船家鳴著櫓槳,趁著潮水的退去歸航。詩人望向遠處,碧云遮擋了他的視線,無法看到錦上的字畫,卻有人在紅葉上寫下了新的詩句。黃昏時分微雨細密,詩人倚在欄桿上,靜靜地享受這美妙的時刻。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細膩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受和情緒。詩人通過觀察沙上的寒鷗、潮水的變化以及遠處的碧云、紅葉,展現出他對自然的敏感和熱愛。詩中的征船和船家的形象,表達了歸途中的喜悅和期待。黃昏微雨的描繪增添了詩情的柔美和寧靜。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意境,表現出作者對自然景物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
此外,詩中的碧云、紅葉、黃昏微雨等意象,也可以引發讀者對于自然的遐想和對生命的思考。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傳達了對自然美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感悟。整首詩以其清新的意境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宋代詩人獨特的寫景風格,令人沉浸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詩人的情感。
“征船鳴櫓趁潮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kūn shān yuè huá gé
浣溪沙(昆山月華閣)
shā shàng hán ōu jiē yì fēi.
沙上寒鷗接翼飛。
cháo shēng cháo luò shuǐ dōng xī.
潮生潮落水東西。
zhēng chuán míng lǔ chèn cháo guī.
征船鳴櫓趁潮歸。
wàng duàn bì yún wú jǐn zì, mán tí hóng yè yǒu xīn shī.
望斷碧云無錦字,謾題紅葉有新詩。
huáng hūn wēi yǔ yǐ lán shí.
黃昏微雨倚闌時。
“征船鳴櫓趁潮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