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恨人誰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幽恨人誰問”全詩
涼蟾偏向小窗明。
露井碧梧寒葉、顫秋聲。
幽恨人誰問,孤衾淚獨橫。
此時風月此時情。
擬倩藍橋歸夢、見云英。
分類: 南歌子
作者簡介(蔡伸)
蔡伸(1088—1156)字伸道,號友古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蔡襄孫。政和五年(1115)進士。宣和年間,出知濰州北海縣、通判徐州。趙構以康王開大元帥幕府,伸間道謁軍門,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檜當國,以趙鼎黨被罷,主管臺州崇道觀。紹興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為浙東安撫司參謀官,提舉崇道觀。紹興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傳。伸少有文名,擅書法,得祖襄筆意。工詞,與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屬,屢有酬贈。有《友古居士詞》一卷。 存詞175首。
《南歌子》蔡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歌子》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蔡伸。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南歌子
蕭寺疏鐘斷,虛堂夜氣清。
涼蟾偏向小窗明。
露井碧梧寒葉、顫秋聲。
幽恨人誰問,孤衾淚獨橫。
此時風月此時情。
擬倩藍橋歸夢、見云英。
中文譯文:
南方的歌謠
蕭寺里疏離的鐘斷,空堂中夜晚的氣息清冷。
涼爽的蟾蜍就偏向著小窗明亮處。
露水滴入井里,碧色的梧桐樹上的葉子,寒冷中顫抖,發出秋天的聲音。
幽怨的心事,誰來問詢?孤獨的被褥上淚水橫流。
此時此刻的風光,此時此刻的感情。
愿借藍橋之夢,與云英相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南方的景色和心情為主題,通過描繪一系列意境和感受,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愁苦和思念之情。
首先,詩中提到的蕭寺疏鐘斷、虛堂夜氣清,給人一種寂靜而凄涼的感覺。這里的疏鐘斷指的是寺廟中鐘聲稀疏,虛堂夜氣清則描繪了夜晚的寂靜和清涼。
接著,詩中描述了涼爽的蟾蜍偏向小窗明亮處,露水滴入井中,以及顫抖的秋葉,這些形象都帶有涼爽和寒冷的意味,與秋天的氣息相呼應。
在情感的表達上,詩中流露出作者的幽怨和孤獨。幽恨人誰問,孤衾淚獨橫,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憂傷和無人理解的苦痛。這些情感在夜晚的寂靜中更加突出。
最后兩句“此時風月此時情,擬倩藍橋歸夢、見云英”表達了作者此刻的情感和愿望。此時此刻的風光和感情,讓作者產生了悲切的思念之情。他希望能借助夢境,在藍橋上與云英相見,寄托了對某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以凄涼的景色和內心的愁苦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表達了作者的孤獨、憂傷和思念之情。這種對內心情感的表達和對自然景物的描繪相結合,展示了宋代詩人獨特的感情表達方式。
“幽恨人誰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gē zǐ
南歌子
xiāo sì shū zhōng duàn, xū táng yè qì qīng.
蕭寺疏鐘斷,虛堂夜氣清。
liáng chán piān xiàng xiǎo chuāng míng.
涼蟾偏向小窗明。
lù jǐng bì wú hán yè chàn qiū shēng.
露井碧梧寒葉、顫秋聲。
yōu hèn rén shuí wèn, gū qīn lèi dú héng.
幽恨人誰問,孤衾淚獨橫。
cǐ shí fēng yuè cǐ shí qíng.
此時風月此時情。
nǐ qiàn lán qiáo guī mèng jiàn yún yīng.
擬倩藍橋歸夢、見云英。
“幽恨人誰問”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