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此翁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與此翁鄰”全詩
可能春便負閑身。
細思愁不飲,卻是自辜春。
且共一尊追落蕊,猶勝陌上成塵。
杯行到手莫辭頻。
杏花須記取,曾與此翁鄰。
分類: 臨江仙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臨江仙(杏花)》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臨江仙(杏花)》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李彌遜。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天的花瓣飄飛,春天已經過了一半,這些花瓣又何堪數計,如此多的花瓣令人愁苦。或許春天已經厭倦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細細思索,愁苦便不再喝酒,可是這樣卻是愚昧了春天。不如與杯中的花瓣一同追逐,這樣還勝過成為塵土在陌上飄蕩。杯子到了手中就不要頻繁辭別。杏花一定要牢牢記住,曾經與這位老人住在一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杏花為意象,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感慨和思索。詩中的花瓣飄飛,春天已經過去了一半,詩人感嘆時間的流逝,春天的短暫和無常。他將春天人比作自由自在的生活者,可能春天已經對自由感到厭倦,負擔了一些閑情逸致。詩人細細思索后決定不再喝酒,認為這樣是對春天的一種愚昧,說明詩人對春天的態度和對自己的行為有所反思。詩人進而提到杯中的花瓣,將自己的追求與春天的自由相比,認為與花瓣一同追逐勝過成為塵土在陌上飄蕩,這表達了詩人希望能夠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自由,不愿意被困于塵世的平庸。最后,詩人提到杏花,希望將與杏花的相遇牢記在心,與這位老人共同分享美好的時光,表達了對友情和美好回憶的珍視和懷念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花瓣、春天和杏花等意象,抒發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感慨,對自由、追求和回憶的思索,以及對友情和美好時光的珍視。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手法,通過與春天、花瓣以及杏花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和追求的追求,以及對平庸和塵世的回避。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曾與此翁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jiāng xiān xìng huā
臨江仙(杏花)
yī piàn huā fēi chūn yǐ jiǎn, nà kān wàn diǎn chóu rén.
一片花飛春已減,那堪萬點愁人。
kě néng chūn biàn fù xián shēn.
可能春便負閑身。
xì sī chóu bù yǐn, què shì zì gū chūn.
細思愁不飲,卻是自辜春。
qiě gòng yī zūn zhuī luò ruǐ, yóu shèng mò shàng chéng chén.
且共一尊追落蕊,猶勝陌上成塵。
bēi xíng dào shǒu mò cí pín.
杯行到手莫辭頻。
xìng huā xū jì qǔ, céng yǔ cǐ wēng lín.
杏花須記取,曾與此翁鄰。
“曾與此翁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