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柯相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蔓柯相倚”全詩
蔓柯相倚。
便有凌霄志。
丹鳳忽來,小隊迎秋起。
留無計。
待公歸侍。
重與分紅翠。
分類: 點絳唇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點絳唇(奉酬富季申)》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點絳唇(奉酬富季申)》是宋代詩人李彌遜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翦翦的疏花,像是在長松的底下托著根宛。蔓柯相互倚靠,似乎已經擁有凌霄的志向。丹鳳突然飛來,小隊迎著秋風振翅起舞。無法停留,只能等待富季申公歸來侍奉。再次分開,分享紅翠的芳香。
**詩意**:
這首詩詞以生動的意象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象,同時融合了對人生志向和等待的思考。疏落的花朵在長松樹下輕輕搖曳,蔓藤和柯葉相互依偎,展現出植物間的和諧。作者通過描繪這些自然景象,抒發了對凌霄志向的向往,表達了積極的人生態度。
在詩的后半部分,丹鳳的出現象征著意外的美好,小鳥迎著秋風翩翩起舞,給整個詩境帶來了一絲歡樂和活力。然而,詩中也透露出無法停留的現實,表現在"留無計"這句中,可能是因為等待歸來的人。最后,作者再次表達了對歸來者的期待,并用"重與分紅翠"來形容再次相聚時分享歡樂和美好。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抒發了對積極人生態度和理想的向往。作者以清新的筆墨刻畫了花朵、蔓藤和丹鳳,使得整個詩境生動而有趣。詩詞中的"疏花"、"長松底"、"蔓柯相倚"等描寫,營造出清新淡雅的畫面感。
詩中的"凌霄志"表達了作者的崇高理想和追求,讓人聯想到追求高遠目標的勇氣和決心。而"丹鳳忽來"則傳遞了意外之美的驚喜,為整首詩增添了一份喜悅和驚奇。
最后,"待公歸侍"和"重與分紅翠"傳達出等待與歡聚的情感。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和人生情感的交織,抒發了作者對美好人生和理想的追求,同時也蘊含了一份對現實的坦然接受。
“蔓柯相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ǎn jiàng chún fèng chóu fù jì shēn
點絳唇(奉酬富季申)
jiǎn jiǎn shū huā, tuō gēn wǎn zài cháng sōng dǐ.
翦翦疏花,托根宛在長松底。
màn kē xiāng yǐ.
蔓柯相倚。
biàn yǒu líng xiāo zhì.
便有凌霄志。
dān fèng hū lái, xiǎo duì yíng qiū qǐ.
丹鳳忽來,小隊迎秋起。
liú wú jì.
留無計。
dài gōng guī shì.
待公歸侍。
zhòng yǔ fēn hóng cuì.
重與分紅翠。
“蔓柯相倚”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