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庭中時弄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八尺庭中時弄影”全詩
聊問支郎分半境。
殘年藜杖與綸巾,八尺庭中時弄影。
呼兒汲水添茶鼎。
甘勝吳山山下井。
一甌清露一爐云,偏覺平生今日永。
分類: 玉樓春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玉樓春(青墩僧舍作)》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玉樓春(青墩僧舍作)
山人本合居巖嶺。
聊問支郎分半境。
殘年藜杖與綸巾,
八尺庭中時弄影。
呼兒汲水添茶鼎。
甘勝吳山山下井。
一甌清露一爐云,
偏覺平生今日永。
譯文:
山人原本住在山嶺間。
我來詢問知友分居的地界。
殘年只剩藜杖和絲巾,
在八尺的庭院中時常玩弄著影子。
喊孩子汲水給茶壺添水,
在吳山的山下,喝著比甘泉還甘的井水。
一杯清露、一爐白云,
讓我感到此時此刻是永恒的平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山居僧人的生活,表達了詩人對平凡生活的欣賞和頌揚。山人居住在山嶺中,與他的知友分隔兩地,詩人來詢問他們各自的生活境況。山人自己已年近暮年,只有藜杖和絲巾陪伴,而在庭院中,他喜歡玩耍與陽光斑駁的影子。山人還招呼孩子汲水,給茶壺添水,而喝那井水比吳山下的水還要清甜。他用一甌清露和一爐白云來形容自己的生活,表達了對樸素、自然的生活的珍視和滿足。最后一句“偏覺平生今日永”表達了詩人對現在生活的珍貴和滿足。
這首詩以淡泊、平凡的生活為題材,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喜愛和頌揚。詩人通過描繪山人的日常生活和對井水的感嘆,展現了對快樂來自于平凡生活的理解。詩詞之中滿是閑適自然的景致,簡潔而含蓄,給人以寧靜的感覺。語言簡練明快,節奏流暢優美,以幾句簡短的詩句描繪出一個平凡而有趣的生活場景,凸顯了作者的寫作功力和對生活的獨到見解。整首詩給人以山居寧靜、優美自然的感受,詩人的情感通過山人的生活狀態得到精確的表達。
“八尺庭中時弄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lóu chūn qīng dūn sēng shè zuò
玉樓春(青墩僧舍作)
shān rén běn hé jū yán lǐng.
山人本合居巖嶺。
liáo wèn zhī láng fēn bàn jìng.
聊問支郎分半境。
cán nián lí zhàng yǔ guān jīn, bā chǐ tíng zhōng shí nòng yǐng.
殘年藜杖與綸巾,八尺庭中時弄影。
hū ér jí shuǐ tiān chá dǐng.
呼兒汲水添茶鼎。
gān shèng wú shān shān xià jǐng.
甘勝吳山山下井。
yī ōu qīng lù yī lú yún, piān jué píng shēng jīn rì yǒng.
一甌清露一爐云,偏覺平生今日永。
“八尺庭中時弄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