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舉前人公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閑舉前人公案”全詩
不離當處人見,操彗上藍游。
彈指九州四海,浪說其來云聚,其去等風休。
莫作袈裟看,吾道慣聃丘。
齊死生,同寵辱,泯春秋。
高名厚利,眇若天地一蜉蝣。
閑舉前人公案,試問把鋤空手,何似步騎牛。
會得個中語,凈土在閻浮。
分類: 水調歌頭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水調歌頭(用王沖之韻贈僧定淵)》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調歌頭(用王沖之韻贈僧定淵)》是宋代詩人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詩人以水調歌謠的形式,表達了對僧人定淵的贊賞和祝福。
詩中描寫了僧人定淵身著破爛的袈裟,住在破敗的房屋里。詩人稱贊他的修行不離當地,四處游走,彈指之間能游遍九州,談論眾多風云之事,卻能保持超然的心境。詩人強調不要只看僧人的袈裟外表,他的道路是與聃丘相通的。詩人提到生死、寵辱、春秋等人生的悲歡離合,但對于這些榮辱得失,他都以冷靜超越的態度對待。他認為,名聲和利益都如同天地間的一只蜉蝣,微不足道。詩人以自己空手持鋤的形象質問前人,問他們是否比得上正在修行的僧人,暗示修行的價值和意義。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僧人定淵的祝福,希望他能夠達到凈土的境界。
這首詩以水調歌謠的形式,旋律歡快,字句押韻,表達了詩人對僧人定淵的贊美和祝福。詩人通過對比和對前人的質問,展示了修行的真正價值和人生的無常。整首詩意境廣闊,語言簡練明快,給人以思考和啟示。
“閑舉前人公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diào gē tóu yòng wáng chōng zhī yùn zèng sēng dìng yuān
水調歌頭(用王沖之韻贈僧定淵)
bài wū yōng pò nà, jīng biāo màn sōu F059.
敗屋擁破衲,驚飆漫颼F059。
bù lí dāng chù rén jiàn, cāo huì shàng lán yóu.
不離當處人見,操彗上藍游。
tán zhǐ jiǔ zhōu sì hǎi, làng shuō qí lái yún jù, qí qù děng fēng xiū.
彈指九州四海,浪說其來云聚,其去等風休。
mò zuò jiā shā kàn, wú dào guàn dān qiū.
莫作袈裟看,吾道慣聃丘。
qí sǐ shēng, tóng chǒng rǔ, mǐn chūn qiū.
齊死生,同寵辱,泯春秋。
gāo míng hòu lì, miǎo ruò tiān dì yī fú yóu.
高名厚利,眇若天地一蜉蝣。
xián jǔ qián rén gōng àn, shì wèn bǎ chú kōng shǒu, hé sì bù qí niú.
閑舉前人公案,試問把鋤空手,何似步騎牛。
huì de gè zhōng yǔ, jìng tǔ zài yán fú.
會得個中語,凈土在閻浮。
“閑舉前人公案”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