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酴醿水仙風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酴醿水仙風貌”全詩
金縷檀心更天巧。
算同時、雖有似火紅榴,爭比得、淡妝伊家輕妙。
興來清賞處,無限真香,可惜生教生閩嶠。
這消息、縱使移向蒸沈,終不似憑欄,披襟一笑。
若歸去長安詫標容,單道勝、酴醿水仙風貌。
作者簡介(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號真隱。明州鄞縣人,南宋政治家、詞人。高宗紹興十五年(1144年)進士,由溫州教授除太學正,升為國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議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國公。宋光宗御極,進太師。紹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宋寧宗登基,賜謚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彌遠貴,追封越王,改謚忠定,配享孝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洞仙歌(茉莉花)》史浩 翻譯、賞析和詩意
《洞仙歌(茉莉花)》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史浩。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瓊肌太白,淺著鵝黃罩。
茉莉花兒像潔白的玉肌,輕輕穿上淡黃色的罩衫。
金縷檀心更天巧。
茉莉花心像金線編織,更是天上的巧奪。
算同時、雖有似火紅榴,
縱然與同時的火紅石榴相比,
爭比得、淡妝伊家輕妙。
也比不上茉莉花淡雅的裝扮。
興來清賞處,無限真香,
心情愉悅時,欣賞茉莉花的地方,香氣真是無窮無盡。
可惜生教生閩嶠。
可惜這美麗的花兒只在生教和生閩的地方出現。
這消息、縱使移向蒸沈,
即使這消息傳到蒸沈地方,
終不似憑欄,披襟一笑。
也不會像親臨其境,在欄桿邊輕輕披上衣襟,欣然一笑。
若歸去長安詫標容,
如果回到長安,茉莉花會成為人們驚嘆的標志,
單道勝、酴醿水仙風貌。
單單說起茉莉花,勝過了酴醿水仙的風采。
這首詩描繪了茉莉花的美麗和純潔。作者通過比喻和描寫,將茉莉花的形象展現出來,贊美它的清雅和淡香。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茉莉花的喜愛和遺憾,因為茉莉花只在特定的地方生長,無法廣泛傳播。詩的結尾,作者提到了長安,將茉莉花與長安相比,認為茉莉花更具特色和美麗。整首詩以茉莉花為主題,以清新的語言和形象描寫,展示了宋代文人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思索。
“酴醿水仙風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òng xiān gē mò lì huā
洞仙歌(茉莉花)
qióng jī tài bái, qiǎn zhe é huáng zhào.
瓊肌太白,淺著鵝黃罩。
jīn lǚ tán xīn gèng tiān qiǎo.
金縷檀心更天巧。
suàn tóng shí suī yǒu shì huǒ hóng liú, zhēng bǐ dé dàn zhuāng yī jiā qīng miào.
算同時、雖有似火紅榴,爭比得、淡妝伊家輕妙。
xìng lái qīng shǎng chù, wú xiàn zhēn xiāng, kě xī shēng jiào shēng mǐn jiào.
興來清賞處,無限真香,可惜生教生閩嶠。
zhè xiāo xī zòng shǐ yí xiàng zhēng shěn, zhōng bù shì píng lán, pī jīn yī xiào.
這消息、縱使移向蒸沈,終不似憑欄,披襟一笑。
ruò guī qù cháng ān chà biāo róng, dān dào shèng tú mí shuǐ xiān fēng mào.
若歸去長安詫標容,單道勝、酴醿水仙風貌。
“酴醿水仙風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九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