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歌又還催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笙歌又還催起”全詩
百歲知能幾。
兒時童稚,老來將耄矣。
就中些子強壯,又被浮名牽系。
良辰盡成輕棄。
此何理。
若有惺惺活底,必解自為計。
清尊在手,且須拚爛醉。
醉鄉不涉風波地。
睡到花陰正午,笙歌又還催起。
分類:
作者簡介(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號真隱。明州鄞縣人,南宋政治家、詞人。高宗紹興十五年(1144年)進士,由溫州教授除太學正,升為國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議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國公。宋光宗御極,進太師。紹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宋寧宗登基,賜謚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彌遠貴,追封越王,改謚忠定,配享孝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撲胡蝶(勸酒)》史浩 翻譯、賞析和詩意
《撲胡蝶(勸酒)》是宋代史浩創作的一首詩詞。詩意表達了對光陰流轉和人生短暫的思考,同時呼吁人們珍惜當下,盡情享受生活。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光陰轉指。百歲知能幾。
時間如指轉動,百歲的壽命能有多少。
兒時童稚,老來將耄矣。
小時候稚氣未脫,老來已將白發蒼蒼。
就中些子強壯,又被浮名牽系。
在這個年齡段,一些人依然強壯,卻被名利所束縛。
良辰盡成輕棄。此何理。
美好的時光都成了輕易拋棄的東西,這是何等的不合理。
若有惺惺活底,必解自為計。
如果能明白事理,就會自己找到解決的方法。
清尊在手,且須拚爛醉。
手中端起酒杯,就應該盡情暢飲。
醉鄉不涉風波地。睡到花陰正午,笙歌又還催起。
陶醉的境地不會涉及紛爭,醉醒之后,又能享受笙歌的歡樂。
這首詩詞通過對時間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思考,表達了珍惜當下、享受生活的觀念。詩人提醒人們,人生如白駒過隙,光陰易逝,應該珍惜每一刻,不被名利所困擾,活出自己的真實和自在。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酒的推崇,認為醉鄉是一個可以暫時逃離煩惱和紛爭的地方,讓人可以在花陰下享受午后的寧靜和笙歌的歡樂。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笙歌又還催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ū hú dié quàn jiǔ
撲胡蝶(勸酒)
guāng yīn zhuǎn zhǐ.
光陰轉指。
bǎi suì zhī néng jǐ.
百歲知能幾。
ér shí tóng zhì, lǎo lái jiāng mào yǐ.
兒時童稚,老來將耄矣。
jiù zhōng xiē zǐ qiáng zhuàng, yòu bèi fú míng qiān xì.
就中些子強壯,又被浮名牽系。
liáng chén jǐn chéng qīng qì.
良辰盡成輕棄。
cǐ hé lǐ.
此何理。
ruò yǒu xīng xīng huó dǐ, bì jiě zì wèi jì.
若有惺惺活底,必解自為計。
qīng zūn zài shǒu, qiě xū pàn làn zuì.
清尊在手,且須拚爛醉。
zuì xiāng bù shè fēng bō dì.
醉鄉不涉風波地。
shuì dào huā yīn zhèng wǔ, shēng gē yòu hái cuī qǐ.
睡到花陰正午,笙歌又還催起。
“笙歌又還催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