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猶恨別離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浮生猶恨別離難”全詩
秋千彩索眩斕斑。
如今頭上灰三斗,贏得疏慵到處閑。
鐘已動,漏將殘。
浮生猶恨別離難。
鑊湯轉作清涼地,只在人心那樣看。
分類: 鷓鴣天
作者簡介(曾覿)
曾覿(音di迪)(1109-1180) 字純甫,汴京(今河南開封)人。紹興中,為建王內知客。孝宗受禪,以潛邸舊人,授權知閣門事。淳熙初,除開府儀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觀使。趨奉宮廷,詞多應制之作。其詞語言婉麗,風格柔媚。代表作為《阮郎歸》、《水調歌頭》(三)、《西江月》(一)、《定風波》(【二】、【三】)、《長相思》、《采桑子》、《眼兒媚》(一)、《憶秦娥》(五)等,其中以《阮郎歸》一詞為最著名。該詞雖是一首詠燕詞卻通篇不著一燕字,庭院深深,楊柳陰濃,燕子雙雙終日呢喃,獨占風光;凌空飛舞,仿佛池中點點浮萍散漫,又象風中飄揚的柳絮那樣輕盈。末尾兩句詞人借燕子惜花表現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憐惜之情。全詞畫面生動,描摹傳神,結構上渾然天成,不愧佳作。純甫詞結有《海野詞》。
《鷓鴣天》曾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鷓鴣天》是宋代詩人曾覿創作的一首詩詞,表達了對故鄉的懷念以及人生的短暫和變幻。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故鄉寒食醉酡顏,
回到故鄉,正值寒食佳節,面頰因飲酒而紅潤。
秋千彩索眩斕斑。
秋千上五彩繽紛的繩索交錯交織,顯得絢爛多彩。
如今頭上灰三斗,
而現在我頭上的白發卻堆積如斗,顯露年華已過。
贏得疏慵到處閑。
卻因此贏得了閑適自在,無所事事地四處游蕩。
鐘已動,漏將殘。
時間的鐘聲已經敲響,沙漏即將流盡。
浮生猶恨別離難。
在這虛幻的人生中,依然為離別而感到痛苦難忍。
鑊湯轉作清涼地,
原本熱騰騰的鑊湯如今已變成清涼的地方。
只在人心那樣看。
實際上,一切的變化都只是發生在人的心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富有情感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充滿懷舊情懷和對生命深刻體悟的場景。詩人通過描寫故鄉寒食節的場景,表達了對故鄉的情感和對逝去時光的懷戀。秋千的彩索映照出生命的多彩與變幻,與詩人頭上的白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暗示了歲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蛻變。
“鐘已動,漏將殘”一句抒發了時光不可逆轉的主題,暗示了人生的短暫,同時也呼應了秋千的搖擺。詩人通過“浮生猶恨別離難”表達了對于世事變遷、離別難以避免的不舍之情。
最后兩句“鑊湯轉作清涼地,只在人心那樣看”則在寓意上更顯深遠。將熱騰騰的鑊湯轉變為清涼之地,暗示了詩人對于變幻無常事物真實本質的體悟。最后一句則強調了一切都是由人心所感知,暗示了內心的理解和感受才是最真實的。
總體而言,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人生和時光流轉的情感,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抒發情感,展示了對人生滄桑和變化的深刻洞察。
“浮生猶恨別離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 gū tiān
鷓鴣天
gù xiāng hán shí zuì tuó yán.
故鄉寒食醉酡顏。
qiū qiān cǎi suǒ xuàn lán bān.
秋千彩索眩斕斑。
rú jīn tóu shàng huī sān dòu, yíng de shū yōng dào chù xián.
如今頭上灰三斗,贏得疏慵到處閑。
zhōng yǐ dòng, lòu jiāng cán.
鐘已動,漏將殘。
fú shēng yóu hèn bié lí nán.
浮生猶恨別離難。
huò tāng zhuǎn zuò qīng liáng dì, zhī zài rén xīn nà yàng kàn.
鑊湯轉作清涼地,只在人心那樣看。
“浮生猶恨別離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