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塵寰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記塵寰路”全詩
萬疊春山,不記塵寰路。
日射霜林煙罩素。
長空不著纖云B028。
歷歷遠村明可數。
緣漲前溪,渺渺迷津渡。
客子光陰能幾許。
畫圖擬卷晴川去。
分類: 鳳棲梧
作者簡介(曾協)
曾協(?-1173)字同季,號云莊。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詩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曾鞏之侄孫。宋紹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以蔭授長興、遷嵊縣丞,繼為鎮江、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撫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終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
《鳳棲梧(西溪道中作)》曾協 翻譯、賞析和詩意
《鳳棲梧(西溪道中作)》是宋代文人曾協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柳枝拂動輕黃色的花朵,淚珠滴落在露珠上。
春山連綿萬重,我卻不記得塵世間的路途。
陽光照射在霜染的林木上,煙霧籠罩著素色的景象。
長空中沒有一絲云彩。
遠處的村莊清晰可見,數得出來。
沿著漲潮的溪水,渺茫地迷失在渡口之間。
客人的光陰有多少?我用畫圖來模擬著晴川的去向。
詩意:
《鳳棲梧(西溪道中作)》描繪了一個意境優美、幽靜祥和的自然景象。詩中以柳枝拂動輕黃色的花朵、淚珠滴落在露珠上作為開篇,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感受。接著描繪了連綿起伏的春山和陽光照射下的林木,以及長空中沒有一絲云彩的景象,展現出大自然的壯麗和寧靜。通過遠處村莊的明亮可數以及迷失在渡口之間的渺茫感,表達了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最后,作者用畫圖來模擬晴川的去向,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思考和對生命意義的思索。
賞析:
《鳳棲梧(西溪道中作)》以自然景觀為素材,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交融,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富有詩意的氛圍。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如柳弄輕黃花泣露與萬疊春山、日射霜林煙罩素與長空不著纖云等,形成了鮮明的畫面對比。同時,作者運用了象征手法,將自然景物與人生命運相聯系,通過遠村明可數與迷津渡的描寫,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無常的思考。
詩中還展示了作者對藝術創作的態度。作者以畫圖擬卷晴川去來表達自己對時光流轉的思考,表明了他以藝術來凝聚心靈、追求永恒的愿望。整首詩詞意境清新、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生命意義的思索,展現出宋代文人對大自然和人生的獨特感悟。
“不記塵寰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qī wú xī xī dào zhōng zuò
鳳棲梧(西溪道中作)
liǔ nòng qīng huáng huā qì lù.
柳弄輕黃花泣露。
wàn dié chūn shān, bù jì chén huán lù.
萬疊春山,不記塵寰路。
rì shè shuāng lín yān zhào sù.
日射霜林煙罩素。
cháng kōng bù zhe xiān yún B028.
長空不著纖云B028。
lì lì yuǎn cūn míng kě shǔ.
歷歷遠村明可數。
yuán zhǎng qián xī, miǎo miǎo mí jīn dù.
緣漲前溪,渺渺迷津渡。
kè zi guāng yīn néng jǐ xǔ.
客子光陰能幾許。
huà tú nǐ juǎn qíng chuān qù.
畫圖擬卷晴川去。
“不記塵寰路”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