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在柳梢曾徑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月在柳梢曾徑醉”全詩
青山碧水想依然。
自驚綠鬢已蒼顏。
月在柳梢曾徑醉,雨荒院菊有誰憐。
繡衣歸與古人言。
分類: 浣溪沙
作者簡介(洪適)
洪適(1117~1184)南宋金石學家、詩人、詞人。初名造,字溫伯,又字景溫;入仕后改名適,字景伯;晚年自號盤洲老人,饒州鄱陽(今江西省波陽縣)人,洪皓長子,累官至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封魏國公,卒謚文惠。洪適與弟弟洪遵、洪邁皆以文學負盛名,有“鄱陽英氣鐘三秀”之稱。同時,他在金石學方面造詣頗深,與歐陽修、趙明誠并稱為宋代金石三大家。
《浣溪沙(席上再作)》洪適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席上再作)》是宋代洪適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十年不見丹丘,
青山碧水仍然美麗。
我自驚覺綠鬢已經蒼顏。
曾經在柳樹梢頭被月光迷醉,
如今雨季荒蕪院中的菊花,誰會憐惜?
我穿著繡衣回歸,與古人談論往事。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洪適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自身年華逝去的思考。作者在三十年未見之后回到丹丘,發現青山碧水依舊美麗,但自己已經老去,綠鬢已經蒼顏。他回憶起年輕時在柳樹下被月光陶醉的時刻,而如今的雨季中,院子里的菊花凋零無人憐惜。最后,他穿著繡衣回歸,與古人談論過去的歲月。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個人經歷的描繪,表達了時光流逝和人事易變的主題。作者對三十年未見之地的描寫,展現了自然環境的恒久美麗,與人的短暫生命形成鮮明對比。他自我感慨地提及自己的年齡和外貌的變化,以及曾經年少輕狂的時光已經遠去。在雨季中凋零的菊花象征著歲月的冷酷無情,同時也暗示了人世間的無常和虛無。最后,作者以穿著繡衣歸來并與古人交談的形象,表達了對過去歲月的思念和對傳統文化的向往。
整首詩詞情感深沉,意境凄美。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個人經歷,洪適抒發了時光流逝、人事易變的感慨,同時也反映了對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打動人心,讓人對人生的短暫和歲月的流轉產生思考。
“月在柳梢曾徑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xí shàng zài zuò
浣溪沙(席上再作)
bú jiàn dān qiū sān shí nián.
不見丹丘三十年。
qīng shān bì shuǐ xiǎng yī rán.
青山碧水想依然。
zì jīng lǜ bìn yǐ cāng yán.
自驚綠鬢已蒼顏。
yuè zài liǔ shāo céng jìng zuì, yǔ huāng yuàn jú yǒu shuí lián.
月在柳梢曾徑醉,雨荒院菊有誰憐。
xiù yī guī yǔ gǔ rén yán.
繡衣歸與古人言。
“月在柳梢曾徑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