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恨春歸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惟恨春歸早”全詩
玉壺頻倒。
惟恨春歸早。
何似逍遙,物外尋三島。
春長好。
瑞芝瑤草。
春又何曾老。
分類: 點絳唇
作者簡介(張掄)
[約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號蓮社居士,開封(今屬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好填詞,每應制進一詞,宮中即付之絲竹。嘗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蒞聚景園,掄進柳梢青詞;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蒞聚景園,掄進壺中天慢詞;九月,孝宗幸絳華宮,掄進臨江仙詞:均賜賚極渥。掄所著有《蓮社詞》一卷,存詞100余首。《文獻通考》及紹興內府古器評二卷,《四庫總目》并傳于世。
《點絳唇》張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點絳唇》
朝代:宋代
作者:張掄
一瞬光陰,世人常被芳菲惱。
玉壺頻倒。惟恨春歸早。
何似逍遙,物外尋三島。
春長好。瑞芝瑤草。春又何曾老。
中文譯文:
短暫的光陰,常使人們為美好的事物而煩惱。
倒傾玉壺,只可惜春天離去得早。
何不像逍遙自在,追尋離塵脫俗的三島。
春天長久而美好,滿是吉祥的芝草。春天又何曾老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張掄所作,表達了對光陰流逝、春天的感慨與思考。詩中以短暫的光陰比喻人生的短暫,把人們常常為花開花謝而感到煩惱的情緒表達了出來。詩人借用玉壺頻倒的意象,表達了對春天短暫離去的惋惜之情。
然而,詩人并不滿足于現實的短暫和離去,他向往逍遙自在、超脫塵世的生活,尋求一種物外的境界。他希望能夠尋找到一個遙遠的地方,遠離塵囂,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這里所提到的"三島"可以理解為一個隱喻,代表著詩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在最后兩句中,詩人表達了對春天的贊美。春天長久而美好,象征著生命的延續與希望。瑞芝和瑤草都是吉祥的象征,詩人通過這些美好的形象,表達了對春天永遠年輕的向往。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春天短暫的思考和感慨,同時展現了他對自由自在、追求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對春天永遠年輕和美好的贊美。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情感和生動的意象,給人以深思和美的享受。
“惟恨春歸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ǎn jiàng chún
點絳唇
yī shùn guāng yīn, shì rén cháng bèi fāng fēi nǎo.
一瞬光陰,世人常被芳菲惱。
yù hú pín dào.
玉壺頻倒。
wéi hèn chūn guī zǎo.
惟恨春歸早。
hé sì xiāo yáo, wù wài xún sān dǎo.
何似逍遙,物外尋三島。
chūn zhǎng hǎo.
春長好。
ruì zhī yáo cǎo.
瑞芝瑤草。
chūn yòu hé zēng lǎo.
春又何曾老。
“惟恨春歸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