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中一盞甕頭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閑中一盞甕頭春”全詩
養氣又頤神。
莫教大段沈醉,只好帶微醺。
心自適,體還淳。
樂吾真。
此懷何似,兀兀陶陶,太古天民。
分類: 訴衷情
作者簡介(張掄)
[約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號蓮社居士,開封(今屬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好填詞,每應制進一詞,宮中即付之絲竹。嘗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蒞聚景園,掄進柳梢青詞;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蒞聚景園,掄進壺中天慢詞;九月,孝宗幸絳華宮,掄進臨江仙詞:均賜賚極渥。掄所著有《蓮社詞》一卷,存詞100余首。《文獻通考》及紹興內府古器評二卷,《四庫總目》并傳于世。
《訴衷情》張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訴衷情》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掄。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閑中一盞甕頭春,
養氣又頤神。
莫教大段沉醉,
只好帶微醺。
心自適,體還淳。
樂吾真。
此懷何似,
兀兀陶陶,太古天民。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寧靜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詩人把自己比作一盞甕頭春,即一壺陶罐中盛滿了美酒,閑暇時品味它的香醇。他通過享受這種寧靜和自然的生活方式,修養身心,使自己的心境變得寬廣和淳樸。他警告自己不要過度沉醉于物質的享受,而是保持一種微醺的狀態,即適度的歡愉。詩人體味到這種生活的樂趣和自由,形容自己的心境愉悅,身體自在。他認為這種心境和生活方式勝過任何物質享受,與遠古時代的天民一樣自由自在、快樂無憂。
賞析:
《訴衷情》通過描繪一個寧靜自然的生活狀態,表達了詩人對于純樸生活和內心寧靜的向往。詩人借用甕頭春作為意象,象征著陶罐中的美酒,意味著詩人在寧靜中品味生活的美好。他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告訴讀者,通過養氣、頤神,可以使內心得到寧靜和放松,使身心得到修養。詩人提醒自己不要沉迷于物質的享受,而是保持適度的愉悅,這種微醺的狀態更有益于心靈的舒展。詩人認為這種寧靜自在、快樂的心境和生活方式比任何物質享受都更加珍貴和幸福。通過對遠古時代天民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簡單快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寧靜自然生活的崇尚和追求,通過自身的體驗和思考,揭示了心靈的寄托和真正的快樂來自于內心的寧靜和淳樸。這首詩詞表達了一種超越物質欲望和功名利祿的理想境界,呼吁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真實的快樂。
“閑中一盞甕頭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zhōng qíng
訴衷情
xián zhōng yī zhǎn wèng tóu chūn.
閑中一盞甕頭春。
yǎng qì yòu yí shén.
養氣又頤神。
mò jiào dà duàn shěn zuì, zhǐ hǎo dài wēi xūn.
莫教大段沈醉,只好帶微醺。
xīn zì shì, tǐ hái chún.
心自適,體還淳。
lè wú zhēn.
樂吾真。
cǐ huái hé sì, wù wù táo táo, tài gǔ tiān mín.
此懷何似,兀兀陶陶,太古天民。
“閑中一盞甕頭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