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亭長枕寒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亭長枕寒空”全詩
霜葉亂驚鴻。
露炯乍疑杯滟,云生似覺衣重。
江南勝處,青環楚嶂,紅半溪楓。
倦客會應歸去,一亭長枕寒空。
作者簡介(趙彥端)
趙彥端(1121~1175)字德莊,號介庵,汴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工為詞,嘗賦西湖謁金門詞,有“波底夕陽紅濕”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會作此”!……"乾道、淳熙間,(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寶文閣知建寧府。終左司郎官。彥端詞以婉約纖秾勝,有介庵詞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藝文志》并行于世。
《朝中措(乘風亭初成)》趙彥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朝中措(乘風亭初成)》是宋代趙彥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松擎月與天通。
霜葉亂驚鴻。
露炯乍疑杯滟,
云生似覺衣重。
江南勝處,
青環楚嶂,
紅半溪楓。
倦客會應歸去,
一亭長枕寒空。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景色宜人的早晨,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情感的交融,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感慨和情緒。詩中運用了山水、天空、植物等元素,描繪了美麗的景色,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歸家的思念和對離別的感嘆。
賞析:
這首詩以山水和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獨特的描寫技巧,展現了作者對美景的贊美和對離別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對詩中各句的賞析:
1. "長松擎月與天通":以高大的松樹抬起的月亮和天空的通透為形象,表達了宏偉壯麗的自然景觀。這句描繪了夜晚的景象,給人以廣闊和寧靜的感覺。
2. "霜葉亂驚鴻":霜葉被飛過的鴻雁驚動,形象地描繪了秋天的景象,傳達了季節變遷和生命的脆弱之感。
3. "露炯乍疑杯滟":清晨的露水明亮而晶瑩,使人忍不住將其與杯中的水相比。這句描繪了露水的明亮和清澈。
4. "云生似覺衣重":云彩在天空中升起,給人以衣服沉重的錯覺。這句表達了天空中云彩的形成和流動的美感。
5. "江南勝處,青環楚嶂,紅半溪楓":這句描寫了江南地區秋天的景色,以山巒、溪流和紅楓為元素,表達了詩人對江南秋景的贊美。
6. "倦客會應歸去,一亭長枕寒空":表達了游子思鄉的情感,暗示著詩人對歸家的向往和對離別的悲傷。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將自然景色與詩人的情感緊密結合,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同時,詩中也包含了對人生離別和歸途的思考,使讀者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受到人生的無常和情感的流轉。
“一亭長枕寒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o zhōng cuò chéng fēng tíng chū chéng
朝中措(乘風亭初成)
cháng sōng qíng yuè yǔ tiān tōng.
長松擎月與天通。
shuāng yè luàn jīng hóng.
霜葉亂驚鴻。
lù jiǒng zhà yí bēi yàn, yún shēng shì jué yī zhòng.
露炯乍疑杯滟,云生似覺衣重。
jiāng nán shèng chù, qīng huán chǔ zhàng, hóng bàn xī fēng.
江南勝處,青環楚嶂,紅半溪楓。
juàn kè huì yīng guī qù, yī tíng cháng zhěn hán kōng.
倦客會應歸去,一亭長枕寒空。
“一亭長枕寒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