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眾里聞新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當時眾里聞新曲”全詩
拚一醉、移舟換燭。
清波快送仙帆幅。
十里披煙泛玉。
誰知度、春寒夜獨。
常記恨、花闌漏促。
西風渡口蓮堪束。
一枕新涼會足。
分類: 杏花天
作者簡介(趙彥端)
趙彥端(1121~1175)字德莊,號介庵,汴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工為詞,嘗賦西湖謁金門詞,有“波底夕陽紅濕”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會作此”!……"乾道、淳熙間,(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寶文閣知建寧府。終左司郎官。彥端詞以婉約纖秾勝,有介庵詞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藝文志》并行于世。
《杏花天》趙彥端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杏花天》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趙彥端。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春夜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追求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當時眾里聞新曲。
拚一醉、移舟換燭。
清波快送仙帆幅。
十里披煙泛玉。
誰知度、春寒夜獨。
常記恨、花闌漏促。
西風渡口蓮堪束。
一枕新涼會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春夜為背景,詩人描述了一個寂靜而美麗的夜晚場景。詩人聽到了新曲,受到了啟發,決定舍棄塵世的煩憂和紛擾,追求一種清新和快樂的境界。
詩中的"當時眾里聞新曲"意味著詩人此時正處于一個充滿新奇和創新的時代,他在眾人中獨立聽到了新的音樂,并對此深感興奮。
"拚一醉、移舟換燭"表明詩人希望通過飲酒、換燈來改變現有的狀態,進入一種更加愉悅和寧靜的心境。
"清波快送仙帆幅"描繪了一幅船行于清澈的江水上,迅速駛向遠方的仙境的景象。這里的"仙帆幅"可以理解為帶有神奇力量的船帆。
"十里披煙泛玉"表達了夜晚的美麗景色,遠處山水籠罩在輕煙之中,宛如散發出玉的光澤。
"誰知度、春寒夜獨"表達了詩人在春夜中感到孤獨和寒冷,并且對逝去的時光感到遺憾和痛心。
"常記恨、花闌漏促"表達了詩人對于美好時光流逝之快的懷恨和惋惜之情。
"西風渡口蓮堪束"描繪了西風吹過渡口,蓮花正好準備束縛。這句詩可以理解為詩人期待著美好時光的到來,希望將其束縛住并留住。
"一枕新涼會足"表達了詩人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春夜中,享受到了一夜的清涼和滿足。
整首詩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春夜的景色和詩人的情感。通過舍棄塵世的紛擾和追求美好時光,詩人表達了對于新奇事物的追求和對美好時光的珍惜之情,同時也流露出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孤獨寒冷的感受。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表達,給人以美好與思索的共鳴。
“當時眾里聞新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ng huā tiān
杏花天
dāng shí zhòng lǐ wén xīn qǔ.
當時眾里聞新曲。
pàn yī zuì yí zhōu huàn zhú.
拚一醉、移舟換燭。
qīng bō kuài sòng xiān fān fú.
清波快送仙帆幅。
shí lǐ pī yān fàn yù.
十里披煙泛玉。
shéi zhī dù chūn hán yè dú.
誰知度、春寒夜獨。
cháng jì hèn huā lán lòu cù.
常記恨、花闌漏促。
xī fēng dù kǒu lián kān shù.
西風渡口蓮堪束。
yī zhěn xīn liáng huì zú.
一枕新涼會足。
“當時眾里聞新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