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光陰電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客里光陰電抹”全詩
夜久風生蘋末。
東舫西船人語絕。
四更山吐月。
客里光陰電抹。
不記離家時節。
樓上單于聽未徹。
又催征棹發。
分類: 謁金門
作者簡介(袁去華)
袁去華,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紹興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進士。改官知石首縣而卒。善為歌詞,嘗為張孝祥所稱。去華著有適齋類稿八卷,詞一卷,著有《適齋類稿》、《袁宣卿詞》、《文獻通考》傳于世。存詞90余首。
《謁金門》袁去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金門》是宋代袁去華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煙水廣闊。夜深風吹動蘋果樹葉。東邊的船只與西邊的船只漸行漸遠,人們的聲音已經消失。凌晨時分,山巒中的明月升起。客人所度過的時間過得飛快,不記得離家已經多久了。樓上的統領還未聽到消息,卻再次催促出發。征戰的船只再次啟程。
詩意:
《謁金門》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色和動態,表達了離家遠行的客人的心情和征戰的緊迫感。詩中展現了一片煙水廣闊的景象,夜晚的風吹動著蘋果樹葉,而船只漸行漸遠,人們的聲音漸漸消失。在凌晨時分,月亮從山巒中升起,客人度過的時間快得讓他們都忘記了離家已經多久。然而,樓上的統領還未聽到消息,再次催促出發,征戰的船只再次啟程。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夜晚的景色和客人離家遠行的情景。煙水的廣闊、夜晚的風吹動蘋果樹葉,為整個場景增添了一種靜謐而凄美的氛圍。船只漸行漸遠,人們的聲音漸漸消失,給人一種離別的悲涼感。而在凌晨時分,山巒中的明月升起,給人以一絲希望和美好的感覺。詩中的客人度過的時間飛快,不記得離家已經多久了,這表達了離鄉背井的人們在征戰中忘卻了時間,只專注于前行的精神。樓上的統領還未聽到消息,卻再次催促出發,這展示了征戰的緊迫感和不容推遲的使命。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抓住了人們在離鄉征戰中的心情和情感,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客里光陰電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jīn mén
謁金門
yān shuǐ kuò.
煙水闊。
yè jiǔ fēng shēng píng mò.
夜久風生蘋末。
dōng fǎng xī chuán rén yǔ jué.
東舫西船人語絕。
sì gēng shān tǔ yuè.
四更山吐月。
kè lǐ guāng yīn diàn mǒ.
客里光陰電抹。
bù jì lí jiā shí jié.
不記離家時節。
lóu shàng chán yú tīng wèi chè.
樓上單于聽未徹。
yòu cuī zhēng zhào fā.
又催征棹發。
“客里光陰電抹”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七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