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愁殺劉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歸來愁殺劉郎”全詩
不似章臺柳。
見客入來和笑走。
膩臉羞紅欲透。
桃花流水茫茫。
歸來愁殺劉郎。
盡做風情減盡,也應未怕顛狂。
分類: 清平樂
作者簡介(袁去華)
袁去華,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紹興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進士。改官知石首縣而卒。善為歌詞,嘗為張孝祥所稱。去華著有適齋類稿八卷,詞一卷,著有《適齋類稿》、《袁宣卿詞》、《文獻通考》傳于世。存詞90余首。
《清平樂(贈游簿侍兒)》袁去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清平樂(贈游簿侍兒)》
長條依舊。不似章臺柳。
見客入來和笑走。膩臉羞紅欲透。
桃花流水茫茫。歸來愁殺劉郎。
盡做風情減盡,也應未怕顛狂。
中文譯文:長柳依然婆娑,但不如章臺上的柳樹那樣婀娜多姿。
見到客人進來,和他們一起笑著離去。臉上的脂粉紅暈得讓人忍不住要透過。
桃花在流水中漫漫向前流去。歸來時卻倍感憂愁,傷心得像殺了劉郎一樣。
曾經的嫵媚風情已經減退盡去,但即便如此,也不應該害怕顛倒狂亂。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是宋代袁去華所作,題為《清平樂(贈游簿侍兒)》。詩中描繪了一幅清平時光的畫面,以及主人公在這樣的環境中所體驗到的情感。
首先,詩人將長柳與章臺上的柳樹進行對比,暗示著長柳的姿態雖然依舊,但已不如過去那樣優美動人。長柳作為自然景物,象征著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
接著,詩人描述了主人公與客人的互動場景,他們笑著進來,一同歡笑而去。詩中的“膩臉羞紅欲透”表達了主人公臉上脂粉的濃艷,以及因為客人而引起的羞澀和興奮之情。這里體現了清平時光的愉悅和輕松。
然而,當主人公歸來時,他卻感到愁緒襲上心頭,甚至傷心得像殺了劉郎一樣。這里的劉郎可以理解為古代男性的代稱,代表著主人公內心的哀愁和憂傷。這種情感的轉變使詩中的景物和情感產生了鮮明的對比。
最后兩句“盡做風情減盡,也應未怕顛狂”,表達了主人公對自己曾經風華絕代的風情已經逐漸減退的認識,但他并不害怕顛倒狂亂,即使風情已減,仍然可以坦然面對。
整首詩以清平時光為背景,通過描述景物和主人公的情感變化,展示了人生的起伏和變化。無論是自然的變遷還是人事的變遷,都構成了人生的一部分。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從歡笑到憂愁,從風情到顛倒狂亂,都體現了主人公在清平時光中的情感體驗和人生感悟。
“歸來愁殺劉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píng lè zèng yóu bù shì ér
清平樂(贈游簿侍兒)
cháng tiáo yī jiù.
長條依舊。
bù shì zhāng tái liǔ.
不似章臺柳。
jiàn kè rù lái hé xiào zǒu.
見客入來和笑走。
nì liǎn xiū hóng yù tòu.
膩臉羞紅欲透。
táo huā liú shuǐ máng máng.
桃花流水茫茫。
guī lái chóu shā liú láng.
歸來愁殺劉郎。
jǐn zuò fēng qíng jiǎn jǐn, yě yīng wèi pà diān kuáng.
盡做風情減盡,也應未怕顛狂。
“歸來愁殺劉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