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林楓葉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千林楓葉赤”全詩
嫩寒先到孤眠處。
愁極夢頻驚。
馬嘶天漸明。
千林楓葉赤。
寒事催刀尺。
樹杪又斜陽。
迢迢歸路長。
分類: 菩薩蠻
作者簡介(袁去華)
袁去華,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末前后在世。紹興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進士。改官知石首縣而卒。善為歌詞,嘗為張孝祥所稱。去華著有適齋類稿八卷,詞一卷,著有《適齋類稿》、《袁宣卿詞》、《文獻通考》傳于世。存詞90余首。
《菩薩蠻》袁去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菩薩蠻》是宋代袁去華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冷的秋夜,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物內心的描寫,表達了孤寂和離愁的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西風送雨鳴庭樹。
嫩寒先到孤眠處。
愁極夢頻驚。
馬嘶天漸明。
千林楓葉赤。
寒事催刀尺。
樹杪又斜陽。
迢迢歸路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寒冷的秋夜為背景,通過描寫自然景觀和人物內心的感受,傳達了作者內心的離愁和孤寂之情。
首兩句“西風送雨鳴庭樹,嫩寒先到孤眠處”描繪了秋天的風雨聲傳入庭院,寒氣逐漸侵襲孤獨的寢室,表現了一種凄涼的氛圍。接著,詩人寫道“愁極夢頻驚,馬嘶天漸明”,表達了內心極度憂愁的狀態,夢境頻繁驚醒,天色漸漸明亮,暗示了一個漫長孤寂的夜晚即將過去。
下半首描寫了秋天的景色和人物的離愁。詩中的“千林楓葉赤”描繪了秋天林中紅葉的美景,同時也暗示了季節的變遷和離別的寓意。接著,詩人寫道“寒事催刀尺,樹杪又斜陽”,表達了季節的寒冷催促著刀尺的割裁工作,同時夕陽又斜照在樹梢上,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物離別的迫切感。最后一句“迢迢歸路長”表達了漫長的歸途,強調了詩中人物的離愁與孤獨。
整首詩通過自然景觀的描寫和人物的內心反映了作者袁去華在寒冷秋夜中的離愁和孤寂之情。通過對季節的描寫和景物的隱喻,詩人將自然景色與人物的情感相融合,使詩詞更具意境和美感。
“千林楓葉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ú sà mán
菩薩蠻
xī fēng sòng yǔ míng tíng shù.
西風送雨鳴庭樹。
nèn hán xiān dào gū mián chù.
嫩寒先到孤眠處。
chóu jí mèng pín jīng.
愁極夢頻驚。
mǎ sī tiān jiàn míng.
馬嘶天漸明。
qiān lín fēng yè chì.
千林楓葉赤。
hán shì cuī dāo chǐ.
寒事催刀尺。
shù miǎo yòu xié yáng.
樹杪又斜陽。
tiáo tiáo guī lù cháng.
迢迢歸路長。
“千林楓葉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