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鏗然忽變赤龍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鏗然忽變赤龍飛”全詩
誰與放翁為伴,有天壇輕策。
鏗然忽變赤龍飛,雷雨四山黑。
談笑做成豐歲,笑禪龕榔栗。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好事近·秋曉上蓮峰翻譯
秋天的清晨登臨蓮花峰頂,踏上直插云天的懸崖上。誰與我放翁伴行?有天臺山產的輕便的藤杖支撐!忽地一聲轟鳴,我的天壇藤杖化作赤龍飛騰;雷聲隆隆,大雨傾盆,四邊山峰一片昏沉。在不經意的談笑之間,禾苗得到滋潤,莊稼有了好收成。笑那只為自己的僧徒,空持一杖,絲毫無益于國計民生。好事近·秋曉上蓮峰賞析
想象或夢游華山的詩,陸游寫了不少,大多是借來表達作者收復河山的愛國思想。這首詞,雖然也是寫的神游華山,但主題卻在于表現作者為人民造福的人生態度。
上片,作者奇特地想象自己持著天臺藤杖(詞中的天壇,即天臺山,以產藤杖著名。見葉夢《避暑錄話》,該書也寫作天壇。策即是杖)。趁著清爽的秋晨,登上蓮花峰頂,踏在倚天峭立的懸崖上。只“誰與放翁為伴”一句,不但給華山,而且也給自己寫下了一個俯視人間的形象。并且又從可以為伴的“天壇輕策”,很自然地過渡到了下片。
在下片里,可以看到作者的化身——龍杖在雷雨交加的太空城里飛翔(杖化為龍,用《后漢書·費長房傳》事。韓愈《赤藤杖歌》有“赤龍拔須血淋漓”語),鏗地一聲,天壇杖頓時化成赤龍騰起,雷聲大作,四邊山峰黑成了一片。可是他一點也沒有忘卻人間的賜予,他要降及時雨使田里的禾苗很好生長并得到好收成,他要為人們造福,要讓人們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而這種為人類造福利的事業,在自己看來,是完全可以辦得到的,不經意的談笑之間,人們已從中得到了不少的好處了。與那些禪房里拖著禪杖(詞中的禪龕,原指供設佛像的小閣子,泛指禪房。楖栗,印度語“剌竭節”的異譯,僧徒用的杖),只顧自己不關心別人生活的僧徒——隱指一般逃避現實的人,比起來同持一杖,作用就大不相同了。作者鄙夷一笑,體現了他的“所慕在經世”(《喜譚德稱歸》詩)的積極思想。
這首詞的藝術風格,是雄奇豪邁的,它強烈地放射了積極浪漫主義的光芒。陸游詞派的繼承者劉克莊,在《清平樂》里,幻想騎在銀蟾背上暢游月宮,“醉里偶搖桂樹,人間道是涼風”,這分明是陸游這首詞精神的再現。
“鏗然忽變赤龍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ǎo shì jìn
好事近
qiū xiǎo shàng lián fēng, gāo niè yǐ tiān qīng bì.
秋曉上蓮峰,高躡倚天青壁。
shuí yǔ fàng wēng wèi bàn, yǒu tiān tán qīng cè.
誰與放翁為伴,有天壇輕策。
kēng rán hū biàn chì lóng fēi, léi yǔ sì shān hēi.
鏗然忽變赤龍飛,雷雨四山黑。
tán xiào zuò chéng fēng suì, xiào chán kān láng lì.
談笑做成豐歲,笑禪龕榔栗。
“鏗然忽變赤龍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