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識放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識放翁”全詩
嗟時人、誰識放翁。
歸棹借、樵風穩,數聲聞、林外暮鐘。
幽棲莫笑蝸廬小,有云山、煙水萬重。
半世向、丹青看,喜如今、身在畫中。
作者簡介(陸游)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戀繡衾》陸游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戀繡衾》是宋代詩人陸游的作品,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不惜用貂裘來換取一條簡陋的漁船。
唉,這個時代的人們,誰能認識到我這個放浪的老人呢?
借著歸棹的風勢,我的漁船穩穩地行駛著,
幾聲林外的晚鐘傳入耳中。
幽居之地雖然簡陋,但請不要嘲笑我的蝸居,
因為我擁有云山和千重煙水。
半生都在追求藝術,如今我欣喜地發現自己身處畫中。
詩意:
《戀繡衾》以放浪不羈的放翁形象展示了作者陸游的生活態度和追求。詩中表達了詩人不愿以貴重的貂裘換取物質享受,而愿意用簡陋的漁船來滿足自己的漁翁之樂。作者感嘆時人無法理解他的生活方式和內心追求,但他并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堅持自己的選擇。他借著歸棹的風勢,穩穩地行駛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盡管他的生活簡陋,住在蝸居中,但他并不感到羞愧,因為他擁有內心的寧靜和豐富的情感世界。他欣賞云山和煙水的美景,同時也將自己的藝術追求比作身處畫中,表達了他對藝術的熱愛和滿足。
賞析:
《戀繡衾》通過對放翁形象的塑造,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追求內心真實和藝術的向往。詩中的放翁形象是作者的寫照,他選擇了與世隔絕的幽居生活,拒絕了功名利祿和物質欲望的誘惑,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精神的自由。他不愿將自己束縛在繁華的世界中,而是選擇了樸實自然的生活方式。他以漁船為象征,表達了對自由和自在的追求。他借著歸棹的風勢,船行穩健,意味著他堅定地追隨自己內心的聲音,不受外界干擾。詩中的云山和煙水,象征著作者在幽居中所擁有的心靈世界的壯麗景色,他通過藝術的追求,將自己融入到這幅美景之中。整首詩憑借景物的描繪和比喻,展示了作者追求自由、追求內心真實和藝術的獨特境界,表達了他對世俗功名的冷漠和對內心追求的堅持。
“誰識放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àn xiù qīn
戀繡衾
bù xī diāo qiú huàn diào péng.
不惜貂裘換釣篷。
jiē shí rén shuí shí fàng wēng.
嗟時人、誰識放翁。
guī zhào jiè qiáo fēng wěn, shù shēng wén lín wài mù zhōng.
歸棹借、樵風穩,數聲聞、林外暮鐘。
yōu qī mò xiào wō lú xiǎo, yǒu yún shān yān shuǐ wàn zhòng.
幽棲莫笑蝸廬小,有云山、煙水萬重。
bàn shì xiàng dān qīng kàn, xǐ rú jīn shēn zài huà zhōng.
半世向、丹青看,喜如今、身在畫中。
“誰識放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