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濕衣裳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露濕衣裳冷”全詩
銀漏無聲月上階,滿地闌干影。
何處最知秋,風在梧桐井。
不惜驂鸞弄玉簫,露濕衣裳冷。
分類: 卜算子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卜算子》范成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卜算子》是宋代文學家范成大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涼夜竹堂虛,
在一個涼爽的夜晚,竹子的小屋顯得空蕩蕩的。
小睡匆匆醒。
我剛剛打了個小盹,匆忙地醒來。
銀漏無聲月上階,
銀色的漏斗靜靜地掛在月亮的階梯上。
滿地闌干影。
地面上滿是窗欞的倒影。
何處最知秋,
我不知道秋天在哪里最明顯。
風在梧桐井。
風吹過梧桐樹,發出響亮的聲音。
不惜驂鸞弄玉簫,
我情愿不惜代價,來演奏驂鸞(指高貴的樂器)的玉簫。
露濕衣裳冷。
露水濕透了我的衣裳,感覺很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涼爽的秋夜景象。詩人在竹屋中小睡,通過銀漏的靜默和月亮的光輝,喚醒了他的意識。地面上的闌干倒影和風吹動的梧桐樹聲音,增添了夜晚的幽靜和秋天的氛圍。詩人想尋找秋天的最佳體驗地點,但卻無法確定。最后,他情愿付出一切,以演奏高貴的樂器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然而他的衣裳卻被露水濕透,給他帶來了寒冷的感覺。
這首詩運用了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描寫涼夜、銀漏、月亮、闌干、梧桐等元素,創造了一種寧靜而秋意盎然的氛圍。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他對秋天的思索和感受,以及對音樂和藝術的熱愛。整首詩以詩人的個人感受和情感為中心,展示了他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情。這首詩既描繪了自然景物的美麗,又表達了詩人對情感和藝術的追求,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露濕衣裳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suàn zǐ
卜算子
liáng yè zhú táng xū, xiǎo shuì cōng cōng xǐng.
涼夜竹堂虛,小睡匆匆醒。
yín lòu wú shēng yuè shàng jiē, mǎn dì lán gān yǐng.
銀漏無聲月上階,滿地闌干影。
hé chǔ zuì zhī qiū, fēng zài wú tóng jǐng.
何處最知秋,風在梧桐井。
bù xī cān luán nòng yù xiāo, lù shī yī shang lěng.
不惜驂鸞弄玉簫,露濕衣裳冷。
“露濕衣裳冷”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