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共軟紅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休共軟紅說”全詩
絳河綠霧星明滅。
燒香曳簟眠清樾。
花影吹笙,滿地淡黃月。
好風碎竹聲如雪。
昭華三弄臨風咽。
鬢絲撩亂綸巾折。
涼滿北窗,休共軟紅說。
作者簡介(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醉落魄·棲烏飛絕注釋
絳河,即天河。簟(diàn),竹席。
樾(yuè),成蔭的樹木。
醉落魄·棲烏飛絕鑒賞
此詞寫退隱生活中一個吹笙自娛的清夜。
烏鴉已歸林棲息,不再飛翔。天河籠罩著淡綠色的霧靄,透過它,可以看見時隱時顯,若有若無的星光。絳河,即天河。古人觀星象以北極星為標準,天河在南,南之代表色為丹、為絳,所以天河又叫絳河(見明王逵《蠡海集·天文類》)。此時,正好點燃香爐,展開竹席,臥于清蔭之下。簟(diàn),竹席。樾(yuè),成蔭的樹木。“花影吹笙”,是在花影下吹笙的省文。“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陳與義《臨江仙》)音樂與淡黃月色,扶疏花影互相映襯,越顯得空靈剔透。
近代詞評家俞陛云激賞此句并以近人鷗堂詞“月要被它,愁著酒般黃”比較,認為沒有“花影”兩句融渾(《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下片即接寫笙聲,如好風碎竹,雪清玉脆。昭華,古樂器名,即玉管。傳說秦咸陽宮有玉管,長二尺三寸,二十六孔,上面刻有“昭華之琯”,此指笙。“弄”,有兩層意思,一指奏樂,又指一曲為一弄。咽,謂簫聲幽咽,如泣如訴。“涼滿北窗”呼應“臨風”,故鬢絲撩亂,綸巾吹折。軟紅,即紅塵,如此良夜,如此風情,那些碌碌奔走于紅塵之人,是不能夠理解、不會欣賞的。
清代詞評家宋翔鳳認為“此詞正詠吹笙也。上解(片)從夜中情景點出吹笙。下解‘好風碎竹聲如雪’,寫笙聲也。‘昭華三弄臨風咽’,吹已止也。‘鬢絲撩亂’,言執笙而吹者,其竹參差,時時侵鬢也。如吹時風來則‘綸巾折’,知‘涼滿北窗’也。”(《樂府余論》)正所謂“草灰蛇線”,脈絡分明。
“休共軟紅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uì luò tuò
醉落魄
qī wū fēi jué.
棲烏飛絕。
jiàng hé lǜ wù xīng míng miè.
絳河綠霧星明滅。
shāo xiāng yè diàn mián qīng yuè.
燒香曳簟眠清樾。
huā yǐng chuī shēng, mǎn dì dàn huáng yuè.
花影吹笙,滿地淡黃月。
hǎo fēng suì zhú shēng rú xuě.
好風碎竹聲如雪。
zhāo huá sān nòng lín fēng yàn.
昭華三弄臨風咽。
bìn sī liáo luàn guān jīn zhé.
鬢絲撩亂綸巾折。
liáng mǎn běi chuāng, xiū gòng ruǎn hóng shuō.
涼滿北窗,休共軟紅說。
“休共軟紅說”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