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蓮不似蜀當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榴蓮不似蜀當歸”全詩
榴蓮不似蜀當歸。
卻簪征帽解戎衣。
淚下猿聲巴峽里,眼荒鷗磧楚江涯。
夢魂只傍故人飛。
作者簡介(王質)
王質,字華卿,太原祁人。五代祖通,字仲淹,隋末大儒,號文中子。通生福祚,終上蔡主簿。福祚生勉,登進士第,制策登科,位終寶鼎令。勉生怡,終渝州司戶。怡生潛,揚州天長丞。質則潛之第五子。少負志操,以家世官卑,思立名于世,以大其門。寓居壽春,躬耕以養母,專以講學為事,門人受業者大集其門。年甫強仕,不求聞達,親友規之曰:“以華卿之才,取名位如俯拾地芥耳,安自苦于亹茸者乎?揚名顯親,非耕稼可致也。”質乃白于母,請赴鄉舉。
《浣溪沙(和王通一韻簡虞祖予)》王質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浣溪沙(和王通一韻簡虞祖予)》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王質。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何種藥物能治愈心腸九次的傷痛?
榴蓮不如蜀地的當歸。
我解下戰帽,脫去戎裝。
眼淚滴落在巴峽中猿的聲音中,
目光在荒涼的鷗鳥和楚江岸邊游蕩。
夢魂只能依靠故人的飛翔。
詩意:
《浣溪沙》描繪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憂傷和離愁。詩中表達了一種無法治愈的心靈創傷,作者感到自己的心腸已經傷痕累累,無藥可醫。他將自己與榴蓮和蜀地當歸進行對比,暗示無論外在事物多么美好,都無法治愈他內心的痛苦。
然后,作者描述了自己解下戰帽、脫去戎裝的情景,暗示他已經放下了戰爭和軍旅生涯,但內心的痛苦仍然無法擺脫。眼淚滴落在巴峽中猿的聲音中,表達了作者心中的哀傷和無奈。
最后,作者以鷗鳥和楚江岸邊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他內心的孤獨和無助。他的夢魂只能依靠故人的飛翔,暗示他寄托希望于故人的安慰和支持。
賞析:
《浣溪沙》以豪放的筆墨描繪了作者內心的傷痛和離愁,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故人的思念。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榴蓮和蜀地當歸與自己的痛苦進行對比,突出了作者內心深處的痛楚。
詩中的自然景物如巴峽、楚江等,與作者的內心情感相呼應,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感染力。通過描繪眼淚滴落在巴峽中猿的聲音中和眼荒鷗磧楚江涯的景象,詩詞傳達出作者內心的哀傷和孤獨。
最后,詩中提到的夢魂依靠故人的飛翔,表達了作者對故人的依賴和對安慰的渴望。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真實地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對比手法和自然景物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傷痛和對故人的思念,展現了宋代詩人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并引發讀者對生命和人際關系的思考。
“榴蓮不似蜀當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àn xī shā hé wáng tōng yī yùn jiǎn yú zǔ yǔ
浣溪沙(和王通一韻簡虞祖予)
hé yào néng yī cháng jiǔ huí.
何藥能醫腸九回。
liú lián bù shì shǔ dāng guī.
榴蓮不似蜀當歸。
què zān zhēng mào jiě róng yī.
卻簪征帽解戎衣。
lèi xià yuán shēng bā xiá lǐ, yǎn huāng ōu qì chǔ jiāng yá.
淚下猿聲巴峽里,眼荒鷗磧楚江涯。
mèng hún zhǐ bàng gù rén fēi.
夢魂只傍故人飛。
“榴蓮不似蜀當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