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悵世緣未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悵世緣未了”全詩
峰回路轉,云舒霞卷,了非人世。
轉就丹砂,鑄成金鼎,碧光相倚。
料天關虎守,箕疇龍負,開神秘、留茲地。
縹緲珠幢羽衛。
望蓬萊、初無弱水。
仙人拍手,山頭笑我,塵埃滿袂。
春鎖瑤房,霧迷芝圃,昔游都記。
悵世緣未了,匆匆又去,空凝佇、煙霄里。
分類: 水龍吟
作者簡介(張孝祥)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
《水龍吟(望九華山作)》張孝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龍吟(望九華山作)》是宋代詩人張孝祥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竹輿曉入青陽,
細風涼月天如洗。
峰回路轉,云舒霞卷,
了非人世。
轉就丹砂,鑄成金鼎,
碧光相倚。
料天關虎守,箕疇龍負,
開神秘、留茲地。
縹緲珠幢羽衛。
望蓬萊、初無弱水。
仙人拍手,山頭笑我,
塵埃滿袂。
春鎖瑤房,霧迷芝圃,
昔游都記。
悵世緣未了,匆匆又去,
空凝佇、煙霄里。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對九華山的景色和仙境般的意境的贊美。詩人早晨乘著竹制車輛進入青陽,細風輕拂,涼爽的月光洗凈天空。山峰曲折回轉,云彩舒展,霞光卷曲,讓人感覺置身于超凡的世界。金色的鼎爐熔化了紅色的丹砂,碧光相互倚靠,宛如神奇的仙器。天關有虎守護,箕疇有龍馱,揭開神秘的面紗,留下這片神奇的土地。縹緲的珠幢和羽翼裝飾的仙衛,仿佛在遠處展現著仙境的美景。遠望蓬萊仙島,初次見到的時候并沒有弱水的阻隔。仙人拍手稱贊,山頂上的仙人嘲笑我,塵埃灑滿了我的袖子。春天鎖住了瑤池仙宮,霧氣迷失了芝草的園地,過去的游歷都留在了記憶中。悵然若失于這世間的緣分未了,匆匆又要離去,只能空守在煙霄之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豐富的意象和華麗的辭藻,展示了詩人對九華山的美景和神奇仙境的向往。詩中運用了許多描繪自然景色和仙境的修辭手法,如峰回路轉、云舒霞卷,使讀者感受到山峰的曲折和云霧的繚繞。同時,通過金鼎、丹砂、珠幢等形象的運用,描繪了仙境中的神秘和華美。詩人的心境也通過描寫表達出來,他對世間緣分的無奈和對仙境之美的向往,構成了詩歌的情感基調。整首詩以細膩的筆觸和華麗的語言將仙境的美景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產生遐想和思考。
詩中的"九華山"是中國道教圣地之一,以其奇峰秀麗的自然景觀和靈氣著稱,因此詩人選擇了九華山作為描寫對象,以表達對美麗仙境的向往和對世俗生活的遺憾。整首詩充滿了濃厚的仙境氛圍,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豐富的意象,營造出一個超凡脫俗的世界,讓讀者感受到詩人對仙境之美的贊嘆和對塵世之緣的無奈。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華麗的辭藻和豐富的意象描繪了九華山的美景和仙境之境,通過對自然景色、仙器和仙人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仙境之美的向往和對世間緣分的思索。它以超凡脫俗的意境和情感抒發,給人以遐想和思考的空間,體現了宋代詩歌的特點和張孝祥的寫作風格。
“悵世緣未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lóng yín wàng jiǔ huà shān zuò
水龍吟(望九華山作)
zhú yú xiǎo rù qīng yáng, xì fēng liáng yuè tiān rú xǐ.
竹輿曉入青陽,細風涼月天如洗。
fēng huí lù zhuǎn, yún shū xiá juǎn, le fēi rén shì.
峰回路轉,云舒霞卷,了非人世。
zhuǎn jiù dān shā, zhù chéng jīn dǐng, bì guāng xiāng yǐ.
轉就丹砂,鑄成金鼎,碧光相倚。
liào tiān guān hǔ shǒu, jī chóu lóng fù, kāi shén mì liú zī dì.
料天關虎守,箕疇龍負,開神秘、留茲地。
piāo miǎo zhū chuáng yǔ wèi.
縹緲珠幢羽衛。
wàng péng lái chū wú ruò shuǐ.
望蓬萊、初無弱水。
xiān rén pāi shǒu, shān tóu xiào wǒ, chén āi mǎn mèi.
仙人拍手,山頭笑我,塵埃滿袂。
chūn suǒ yáo fáng, wù mí zhī pǔ, xī yóu dōu jì.
春鎖瑤房,霧迷芝圃,昔游都記。
chàng shì yuán wèi liǎo, cōng cōng yòu qù, kōng níng zhù yān xiāo lǐ.
悵世緣未了,匆匆又去,空凝佇、煙霄里。
“悵世緣未了”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二蕭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