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觴為我深深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離觴為我深深勸”全詩
年時好月今宵見。
云鬟玉臂共清寒,冰綃霧縠誰裁剪。
撲粉□綿,侵塵寶扇。
遙知掩抑成凄怨。
去程何許是歸程,離觴為我深深勸。
作者簡介(張孝祥)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
《踏莎行(五月十三日月甚佳)》張孝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踏莎行(五月十三日月甚佳)》
朝代:宋代
作者:張孝祥
藕葉池塘,榕陰庭院。
年時好月今宵見。
云鬟玉臂共清寒,冰綃霧縠誰裁剪。
撲粉□綿,侵塵寶扇。
遙知掩抑成凄怨。
去程何許是歸程,離觴為我深深勸。
中文譯文:
藕葉覆蓋的池塘,榕樹蔭庇的庭院。
年華美好,今宵的月色尤為明艷。
云般的發髻,玉臂共同感受清寒,薄霧中的冰紗,誰來裁剪。
撲面而來的粉末,如同柔軟的綿羊,扇動著帶有塵土的寶扇。
遙遠地知道,壓抑的情感已轉化為深深的悲怨。
離別之旅將去何處,離別的酒杯對我深深地勸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張孝祥的作品,以描繪美麗的夜景和表達離別之情為主題。詩人以優美的描寫手法,將藕葉覆蓋的池塘和榕樹蔭庇的庭院作為背景,突出了五月十三日夜晚的美麗景色。月色明艷,清寒撲面而來,詩人通過描寫云般的發髻和玉臂共同感受清寒,以及冰紗的薄霧,表達了夜晚的清涼和幽靜。
詩中提到的撲面而來的粉末和帶有塵土的寶扇,暗示了離別的悲傷和沉重的心情。詩人表達了遙遠的離別之路上的歸程未知,而離別的酒杯則以深深的勸告,象征著友人或愛人的深情告別。整首詩以婉轉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思念和對未來的迷茫。
這首詩通過描述夜晚的美麗景色和表達離別之情,展示了張孝祥細膩的情感和才華橫溢的寫作風格。同時,詩中運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過對具體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內心復雜的情感和對未來的疑惑和不安,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離觴為我深深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à suō xíng wǔ yuè shí sān rì yuè shèn jiā
踏莎行(五月十三日月甚佳)
ǒu yè chí táng, róng yīn tíng yuàn.
藕葉池塘,榕陰庭院。
nián shí hǎo yuè jīn xiāo jiàn.
年時好月今宵見。
yún huán yù bì gòng qīng hán, bīng xiāo wù hú shuí cái jiǎn.
云鬟玉臂共清寒,冰綃霧縠誰裁剪。
pū fěn mián, qīn chén bǎo shàn.
撲粉□綿,侵塵寶扇。
yáo zhī yǎn yì chéng qī yuàn.
遙知掩抑成凄怨。
qù chéng hé xǔ shì guī chéng, lí shāng wèi wǒ shēn shēn quàn.
去程何許是歸程,離觴為我深深勸。
“離觴為我深深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