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蔓柔堪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蔓柔堪引”全詩
煙景晝清明,九峰爭隱嶙。
望中厭朱紱,俗內探玄牝。
野老聽鳴騶,山童擁行軫。
仙花寒未落,古蔓柔堪引。
竹澗入山多,松崖向天近。
云從海天去,日就江村隕。
能賦丘嘗聞,和歌參不敏。
冥搜信沖漠,多士期標準。
愿奉濯纓心,長謠反招隱。
分類:
作者簡介(孫逖)
孫逖(696~761) 唐朝大臣、史學家,今東昌府區沙鎮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職。有作品《宿云門寺閣》《贈尚書右仆射》《晦日湖塘》等傳世。
《和登會稽山》孫逖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登會稽山》是唐代孫逖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會稽山的壯麗景色和神秘氛圍,闡述了作者對世俗紛擾的厭倦和對清雅高遠的追求。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會稽山碧湖上,勢如東海盡頭。煙景晝時明,九峰爭相峻拔。俯瞰中望遠處,紅紅的絲帶我已厭煩,回到塵世中,探尋玄妙之事。野老們聆聽著鳴騶的聲音,山童們凝聚在一起行進。仙花依然鮮艷眾人未見,古蔓柔軟而易引。竹澗縱橫穿越山間,松樹崖壁近天空。云從海天向遠方飄散,太陽西落江村籠罩。善于創作的丘也曾聽聞過,詩歌和歌曲使我又不測地變得遲鈍。在黑暗中辛勤搜尋,有許多志士期待真正的標準。我愿意效仿達官貴人,但卻渴望回歸隱逸的生活。
詩意:
這首詩詞主要通過描繪會稽山的自然風景和山中神秘的氛圍,以及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的煩惱和對清雅高遠的向往之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更多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與追求。他對紅塵中的名利不再抱有興趣,對仙境之美和古老智慧的追求卻越發濃厚。最后,他表達了對現實人生的疲倦,希望能回歸隱逸的生活方式。
賞析:
孫逖以獨特的筆觸描繪了會稽山的景色,將其與東海相媲美。他用形容詞來增強山的雄奇和美麗,如“碧湖”、“東溟”、“煙景清明”等,讓讀者感受到山的壯麗和神秘。通過對野老和山童的描寫,營造了一種與塵世隔絕的氛圍,加深了詩詞的禪意和哲思。詩中還融入了對古代和仙境的向往,暗示了作者對于紛繁世事的厭倦和對清雅高遠的追求。最后兩句“長謠反招隱”,表達了作者對于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向上的追求。整首詩字句間流淌著淡淡的悲涼,頗具禪意和韻味,給人以思考和遐想的空間。總體而言,《和登會稽山》以山水清麗之景寫出作者對塵世的厭倦和對清境的追求,透露出淡泊名利、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態度。
“古蔓柔堪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dēng kuài jī shān
和登會稽山
jī shān bì hú shàng, shì rù dōng míng jǐn.
稽山碧湖上,勢入東溟盡。
yān jǐng zhòu qīng míng, jiǔ fēng zhēng yǐn lín.
煙景晝清明,九峰爭隱嶙。
wàng zhōng yàn zhū fú, sú nèi tàn xuán pìn.
望中厭朱紱,俗內探玄牝。
yě lǎo tīng míng zōu, shān tóng yōng xíng zhěn.
野老聽鳴騶,山童擁行軫。
xiān huā hán wèi luò, gǔ màn róu kān yǐn.
仙花寒未落,古蔓柔堪引。
zhú jiàn rù shān duō, sōng yá xiàng tiān jìn.
竹澗入山多,松崖向天近。
yún cóng hǎi tiān qù, rì jiù jiāng cūn yǔn.
云從海天去,日就江村隕。
néng fù qiū cháng wén, hé gē cān bù mǐn.
能賦丘嘗聞,和歌參不敏。
míng sōu xìn chōng mò, duō shì qī biāo zhǔn.
冥搜信沖漠,多士期標準。
yuàn fèng zhuó yīng xīn, zhǎng yáo fǎn zhāo yǐn.
愿奉濯纓心,長謠反招隱。
“古蔓柔堪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