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休教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醉后休教醒”全詩
世上誰無富貴心,到了須由命。
閑里且偷安,醉后休教醒。
醉里高妙入神,妙處君須聽。
分類: 卜算子
作者簡介(呂勝己)
[約公元一一七三年前后在世]字季克,建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孝宗乾道末前后在世。從張栻、朱熹講學。工漢隸。父呂祉,紹興七年(1147)于淮西兵變死后,敕葬于邵武,勝己因家焉。從朱熹講學。仕為湖南干官,歷江州通判,知杭州。淳熙八年辛丑(1181),知沅州,坐事放罷。罷官后至長沙,有《滿江紅·辛丑年假守沅州蒙恩貶罷歸次長沙道中作》詞。官至朝請大夫。
《卜算子》呂勝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卜算子》是宋代呂勝己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事幾時窮,
我性偏宜靜。
世上誰無富貴心,
到了須由命。
閑里且偷安,
醉后休教醒。
醉里高妙入神,
妙處君須聽。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作者認為人生的窮達并不取決于個人的努力,而是由命運來決定。他認為自己的性格偏向于安靜和閑適,在繁忙的世界中能夠尋求片刻的寧靜。作者也提到了醉酒后的境界,認為在醉時可以進入一種高妙的境界,而這種境界的奧妙之處需要他人去傾聽和體悟。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生活和命運的看法,展示了一種豁達和超脫的心態。詩中的"人事幾時窮"表明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認為人的命運并非完全受個人掌控。"我性偏宜靜"表達了作者內心追求寧靜和閑適的傾向。"世上誰無富貴心,到了須由命"則展現了人們對財富和地位的追求,并認為最終的命運是由天命所決定。"閑里且偷安"傳遞了作者對閑適生活的向往,認為人們應該在忙碌的生活中尋找片刻的安寧。"醉后休教醒"描述了醉酒后的境界,認為在陶醉的狀態下可以進入一種超然的境界。最后,作者呼吁讀者去傾聽和體悟這種高妙的境界,表達了一種對人生的深邃思考。
整體上,《卜算子》以簡練的語言傳遞出作者對生活、命運和人性的獨特見解。它展示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心態,表達了對寧靜、閑適和超然境界的追求,同時也呼喚讀者去傾聽和領悟其中的妙處。這首詩詞在表達簡潔明快的同時,蘊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使人在閱讀中得到思考和啟迪。
“醉后休教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suàn zǐ
卜算子
rén shì jǐ shí qióng, wǒ xìng piān yí jìng.
人事幾時窮,我性偏宜靜。
shì shàng shuí wú fù guì xīn, dào le xū yóu mìng.
世上誰無富貴心,到了須由命。
xián lǐ qiě tōu ān, zuì hòu xiū jiào xǐng.
閑里且偷安,醉后休教醒。
zuì lǐ gāo miào rù shén, miào chù jūn xū tīng.
醉里高妙入神,妙處君須聽。
“醉后休教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