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個漁樵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作個漁樵侶”全詩
這回歸去。
作個漁樵侶。
不掛征帆,也莫搖雙櫓。
天涯路。
云山煙渚。
總是留人處。
分類: 點絳唇
作者簡介(呂勝己)
[約公元一一七三年前后在世]字季克,建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孝宗乾道末前后在世。從張栻、朱熹講學。工漢隸。父呂祉,紹興七年(1147)于淮西兵變死后,敕葬于邵武,勝己因家焉。從朱熹講學。仕為湖南干官,歷江州通判,知杭州。淳熙八年辛丑(1181),知沅州,坐事放罷。罷官后至長沙,有《滿江紅·辛丑年假守沅州蒙恩貶罷歸次長沙道中作》詞。官至朝請大夫。
《點絳唇》呂勝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點絳唇》是宋代呂勝己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片緋紅的嘴唇,一艘扁舟,漂泊的家來到江邊安住。重新回到過去的生活中,過上漁樵的日子。不要掛上征帆,也不要搖動雙槳。遠方的路途,云山和水邊的煙霧,總是留下人的地方。
詩意:
《點絳唇》以畫面感的描寫展示了一種清幽的田園風景和寧靜的生活態度。詩人通過描繪一葉扁舟和住在江邊的浮家,表達了對自然環境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他選擇了重新回到簡樸的漁樵生活,摒棄了旅行和奔波的繁忙,享受著天涯海角的美景和寧靜的心靈。
賞析:
《點絳唇》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宋代文人對自然與生活的熱愛。詩中的一葉扁舟象征著詩人追求寧靜和自由的心靈,而住在江邊的浮家則代表了他對自然環境的熱愛和與之和諧相處的愿望。詩人選擇不掛征帆和不搖雙槳,表達了他不愿受到外界的束縛,希望遠離喧囂和浮躁,過上簡樸而自在的生活。
詩中的天涯路、云山和煙渚的描繪,給人以遠離塵世的感覺,詩人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寧靜的向往。整首詩透露出一種恬靜、淡泊、追求自由和與自然融洽共處的生活態度。詩人借助絢麗的意象,讓讀者感受到田園鄉村的寧靜和自然之美,引發讀者對于心靈歸處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作個漁樵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iǎn jiàng chún
點絳唇
yī yè piān zhōu, fú jiā lái xiàng jiāng biān zhù.
一葉扁舟,浮家來向江邊住。
zhè huí guī qù.
這回歸去。
zuò gè yú qiáo lǚ.
作個漁樵侶。
bù guà zhēng fān, yě mò yáo shuāng lǔ.
不掛征帆,也莫搖雙櫓。
tiān yá lù.
天涯路。
yún shān yān zhǔ.
云山煙渚。
zǒng shì liú rén chù.
總是留人處。
“作個漁樵侶”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