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音信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行云音信杳”全詩
游仙驚夢醉,斷魂迷。
起來窗下看盆池。
傷春去,消瘦不勝衣。
柳陌記年時。
行云音信杳、與心違。
空教攢恨入雙眉。
人已遠,紅葉莫題詩。
分類: 小重山
作者簡介(趙長卿)
趙長卿號仙源居士。江西南豐人。宋代著名詞人。 宋宗室,居南豐。生平事跡不詳,曾赴漕試,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從作品中可知他少時孤潔,厭惡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辭帝京,縱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隱居,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鄉鄰,常作詞呈鄉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庫提要》云:“長卿恬于仕進,觴詠自娛,隨意成吟,多得淡遠蕭疏之致。”
《小重山(殘春)》趙長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小重山(殘春)》
清晚窗前杜宇啼,
游仙驚夢醉,斷魂迷。
起來窗下看盆池,
傷春去,消瘦不勝衣。
柳陌記年時,
行云音信杳、與心違。
空教攢恨入雙眉,
人已遠,紅葉莫題詩。
中文譯文:
傍晚清凈,窗前杜宇啼鳴,
仙境游玩使我夢醒,陷入心魂的迷惘。
起身來到窗前,凝視著盆中的池水,
傷感春光已逝去,消瘦的身姿無法抵擋外衣。
柳林小道上的歲月留痕,
行云飄渺,音信已消逝,與內心相背離。
徒然讓憤恨積聚于雙眉之間,
身影已遠去,紅葉不再題寫詩篇。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趙長卿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殘春景色的感懷和追憶。詩中通過描繪傍晚時分窗前杜宇啼鳴的景象,展現了淡淡的寂靜和凄涼的氛圍。詩人游仙一般的想象和夢幻,卻被現實的斷魂所迷惑,使得心靈陷入困惑和迷失。
詩人起身來到窗前,凝視著盆中的池水,這種動作體現了對逝去春光的思念和對時光消逝的感嘆。傷感春光已逝去,自己的身軀消瘦,無法抵御外界世俗的冷漠,感覺孤獨和脆弱。
柳陌記年時,描繪了柳樹所在的小道,表達了歲月無情的流轉和時光的飄渺。行云飄渺,音信渺茫,詩人感到與時光和世界漸行漸遠,內心的期望與現實背道而馳。
詩末表達了詩人的憤恨和無奈,讓憤恨積聚于雙眉之間。詩人的身影已遠去,紅葉也無法再題寫詩篇,暗示了詩人的心境已逝,無法再為世俗所動。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內心對逝去時光和殘存春光的思念和感傷,以及對現實世界的失望和迷茫。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流露,展現了離愁別緒和對人生的深思。
“行云音信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ǎo chóng shān cán chūn
小重山(殘春)
qīng wǎn chuāng qián dù yǔ tí.
清晚窗前杜宇啼。
yóu xiān jīng mèng zuì, duàn hún mí.
游仙驚夢醉,斷魂迷。
qǐ lái chuāng xià kàn pén chí.
起來窗下看盆池。
shāng chūn qù, xiāo shòu bù shèng yī.
傷春去,消瘦不勝衣。
liǔ mò jì nián shí.
柳陌記年時。
xíng yún yīn xìn yǎo yǔ xīn wéi.
行云音信杳、與心違。
kōng jiào zǎn hèn rù shuāng méi.
空教攢恨入雙眉。
rén yǐ yuǎn, hóng yè mò tí shī.
人已遠,紅葉莫題詩。
“行云音信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